返回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秧歌狂欢(本章内容涉及秧歌民俗,没兴趣可以不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秧歌狂欢(本章内容涉及秧歌民俗,没兴趣可以不订阅) (第2/3页)

年,吃上从来没有亏过。尤其谢冬梅,更是帮着婆婆端屎端尿,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抱怨过一句。

    之前排练时,王满银还没觉得秧歌有这么大魅力。现在,他真切感受到了。

    眼瞅着快中午,才想起今天还要去老岳父家做客呢。

    万幸两个村子不远,一家子慌忙着急忙慌带上礼品,终于在十一点半前赶到。

    少安和润叶今天要去田福堂家,所以由少平帮着招待姐夫。

    直到年根,少平才坐客车返回双水村。

    他上大学不过短短一年时间,气质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举手投足间多出几分自信。

    孙家日子比原著里要好数倍,少平在学校的生活自然也轻松很多,不用再为吃穿发愁。

    只是因为大环境原因,他高中毕业后,仍然和润生一起返回村子教书。

    直到一年多前,高考恢复。

    之前上高中时,学校基本没上过主课,平时学生们除了读报纸就是参加劳动。下学后,孙少平倒读了不少书,但都是文学书籍。

    至于数理化,基本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孙少平对于高考并没有太大信心,还是在姐夫的鼓励下重新拾起课本。

    王满银为了让小舅子能够考个好成绩,专程去黄原城里买来复习资料。

    少平也没有辜负这份期待,拼了一个多月时间,最后考出全县第十的好成绩,在石圪节公社引起很大轰动,甚至连白明川也亲自登门庆祝。

    对于这一点,少平心中自是感激不已,席间特意多敬了几杯酒。

    今年过年,很多社员都有些不适应。往年这个时候,村里已经开始派人外出做河工,要么开始忙着往田地里运粪挣工分。

    现在眼瞅着正月十五,罐子村大部分人仍然闲在村里。好像除了操练秧歌队,并没有其他什么正事儿。

    不过对村民们来说,附近几个村子的秧歌队来罐子村“打彩门”、“转九曲”,的确是头等大事儿。

    正月十五中午刚吃过饭,王满囤便喊了村里十几号劳力在村口搭建彩门。

    彩门整体用木棍和绳子捆扎而成,呈“门”字形状,上边绑满松柏树枝,顶上插有各色彩旗,再刮上两盏红灯笼,看起来特别喜庆。

    第一道彩门布置完成,接下来众人又在在村中设置了第二道彩门。大队部前空场是秧歌队的表扬场地,则要设置第三道门。

    这个同样有讲究的,称为闯三关。

    等外村秧歌队来时,做客的伞头要在三道门前接受本村伞头的考验。方式就是进行问答对唱,答对了才能进村。

    两个伞头对唱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历史、时事等等。可以说无所不问,无所不答。

    如果答不上来,那将丢了全村人的脸面。

    所以闯三关非常考验伞头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不是一般人可以担任的。

    当然过年图个喜庆,人家毕竟是来做客的,没有哪个伞头真正刁难人。

    眼瞅着距离约定时间不远,王满囤便指挥着罐子村秧歌队在距离彩门不远处摆开阵势等待。

    至于王秋生家毛蛋和王俊海,则守在村外等待着。

    他们是秧歌队的探马,主要负责传递村外来人的消息,此刻身上都绑着竹马,身份一目了然。

    王满银同样站在秧歌队前面,和王延强并列。

    两人身形差不多高,穿着崭新的武士服装,头扎英雄巾。

    整个造型孔武威猛,可惜身前同样绑着竹马,又多了几分喜意和搞笑。

    两人现在扮演的是军中先行官,相当于先头部队的首领。

    实际上,秧歌脱胎于古代行军打仗阵图,每一个角色都有特殊的意义。

    他们两人身后的王富年头上则带着官帽,属于军中的“驿丞官”。另外还有手持太阳图案牌子的“日照官”,月牙图案的月照官,以及拿着虎头牌的秧歌队成员。

    很快,双水村的秧歌队就见到两名探马。

    远远地,田五的声音传来:“正在途中把路行,忽听传来马蹄声,进的前去观分明,原是府上通讯兵。探马将军好威风,身着银甲挎刀弓,好像当年赵子龙,又如神兵下凡尘。探马将军前面站,深感远迎受风寒,调转马头把城还,报予贵府把秧歌看。”

    这人的确有一把好嗓子,声音洪亮。即使没有话筒和音响加持,也极具有穿透力。相隔二三十米远,却让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等对方唱完,毛蛋和王俊海立刻转身返回,大声吆喝着汇报。

    王满银和王延强呼应后,快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