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智囊团众议 (第2/3页)
首倡来提高卫宣的声望,将天下豪杰和名士聚集在自己身边更好滴为匡扶汉室服务。
卫宣见荀彧没有继续说下去,又转向郭嘉:“奉孝,你以为呢?”
郭嘉比戏志才和荀彧要年轻许多,他不到二十,荀彧今年二十六,戏忠今年三十出头了。卫宣最后问他也是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真是的想法。
郭嘉以前也只是替戏志才打下手,很少出谋划策,今日卫宣问起他却不假思索地说道:“嘉赞成文若的想法,三公诏令从洛阳来,我颍川必定是最先受到了的,自然也该甩项响应,且嘉以为兵贵神速,我等当立即出兵占领轘辕关,锁住西凉兵的咽喉,让他们不能随意出关劫掠我颍川子民。”
三个人三个想法,这是卫宣小集团正儿八经的第一次谋划,原本已经有主意的卫宣也迷糊了,他之前是偏向于戏志才的办法的,不退缩也不出头,跟着打酱油,多少混一点战功,提升一下声望。反正关东????????????????联军肯定无功而返。
于是他转向了卫峥,卫峥是最先看到三公诏令的,最后这份诏令最后又回到了他手中,他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他从河东来,刚经过洛阳,自然知道董卓入京以来三公变化频繁,但如今的三公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都是董卓征辟入朝,也是董卓想尽办法让他们上位的。要说和董卓政见不和是可能的。但要说三人联合起来对关东州郡长吏发诏令要求众人带兵入京反是绝对不可能的。
莫说这等同于造反,就算真有这心思也只可能是先私信秘密商量,或者干脆拉上太傅岂不是更有号召力。毕竟董卓最近分封的州郡长吏部大部分是袁绍集团的名士。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更何况是股东关东州郡长吏反对专权而残暴的的董卓,一旦被察觉,如果关东起来响应的人比较多还可以震慑一下董卓,但必定会呗董卓集合。相反如果无人响应,或者响应的人不足以震慑董卓,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下狱甚至族灭。能够做到三公的人都不是糊涂蛋,绝对不会这么轻率。
卫峥想不明白,但他知道在座的就是族弟卫宣智囊团,不可能看不出来,那就是只有一点,明知道是假的,却假装不知。这真是和卫宣之前所说的那样,有人给了关东诸侯造反的理由,卫宣也是早有造反的想法了。
想了想,卫峥也站起来朝着对面的戏志才微微点点开口说道:“戏参军、荀主薄和奉孝所言各有道理,然峥以为既然要相应三公号召,当尽早,不然颍川临近河南,会被人士人以为我等是被人裹挟的。但出兵万万不可,可别忘了仲道你两位岳父和舅父如今都在洛阳。荀家家长如今更是三若公之一。仲道你如今为士人集团旗帜,距离洛阳又近,率先响应三公无可厚非,然仲道你若是第一时间抢占轘辕关。那在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