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回 后路 (第3/3页)
……”
“如今魏公公主持内廷,魏大学士主持外廷,此正是内外一心,收复辽东,中兴大明,青史留名的绝佳时机,区区杨涟、左光斗等罢黜官员,又能翻起何等风浪?永不录用就是,”崔景荣凝声说道:“若是让锦衣卫杀了人,怕是天下人悠悠之口,史书铁笔,势必非议纷纷,也恐寒了其他文官的心思。”
“崔大人说得是……”魏广微随口应了一句,崔景荣的意思他也听明白了,其实就是说杨涟他们已经够不成威胁,罢了官撵回去就是,没有必要赶尽杀绝。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为了日后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当初东林和浙党斗争了几十年,失败者的结局也过是辞官回家,倒是当年一言九鼎的张居正,落了个身死族灭的结局。
要是他今日杀了杨涟,他日失势也可能被杀,要是今日能够搭救杨涟等人,他日形势逆转,也好有个退路。
虽然魏广微和魏忠贤的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而且死死纠缠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具体的情况也不一样。
魏忠贤这样的宦官虽然有权,却不能永葆长久,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魏广微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今日赶尽杀绝,也未必能让权力稳固多少。如果可能,给自己留条后路也是明智的选择。特别是现在这种情况,阉党大权在握,杨涟等人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魏广微想了想,很快有了个主意:“崔大人所言甚是,不如就由崔大人写个条陈,本官看了以后,在奏请皇上吧!”
崔景荣见魏广微终于愿意出面,不由大喜过望:“义不容辞!”
离开吏部衙门以后,李彦的卫队长方泽一察觉到身后有人尾随,立刻将这个情况告诉了李彦,李彦微微一笑,就在大街上闲逛起来。
对于自己身边有探子,李彦觉得并不奇怪,如今看来,京城都已经快成魏忠贤的大本营了,他的一举一动,魏忠贤当然要全部掌握。
辽东这些年,虽然情况逐渐稳定,实质上一直都是建奴保持了咄咄逼人的攻势,李彦呕心沥血、苦心孤诣,历四年多才看到一丝胜利的曙光,当他准备发起最后一击的时候,才发现京城里的形势已经相当糟糕了。
李彦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京城的关注,大致就是从去年,也就是天启四年下半年开始,魏忠贤开始了凌厉的反扑,借着熊廷弼的“封疆案”,而将一大批东林党人罢黜。
在此期间,李彦也曾经上疏为熊廷弼,为东林官员说话,其结果就是,他更明确地站在了阉党的对立面,也就是东林的这一边,才有这次和魏忠贤的正面对抗。
李彦没想到的是,短短的时间里,东林派居然一败涂地,随着大学士叶向高、韩,吏部尚书赵南星等人相继辞官,曾经的众正盈朝,如今已是萧条无比,在关键的职位上,都成了阉党的天下,至多还有一些持中立态度的官员。
就连华夏社一系的官员,也受到了牵连,大多给排斥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