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九一回 两大问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九一回 两大问题 (第2/3页)

 何况不仅是辽海战区地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自从孙承宗总督蓟辽。王国兴提督辽东一来。辽西地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虽然到任初期。孙承宗与王国兴都遇到了很大地阻力。不过王国兴带着两营精锐。再有孙承宗地强力。几乎是强行推开了辽西新地防守战策。

    孙承宗原本任命祖大寿在宁远筑城。这位辽西将门地将领消极怠工。王国兴毫不客气地将其撵走。然后从滦州调来建筑大军。在宁远筑起铁工城一样地三层棱堡。而水营地一支舰队也入驻觉华。就此建起了宁远、觉华防线。

    宁远防线一成。王国兴驻军宁远。就开始清理辽西军队。核定兵员。裁汰冗兵。将各地班兵遣返。让辽西地军户继续回去种田。

    王国兴的做法,当即引起了激烈的反弹,对武将来说,特别是那些辽西将门,核定兵员,遣返了他们手上的冗兵,特别是经过王国兴的筛选,基本上除了家丁,这些将领手下就不再有什么兵丁,这就意味着他们没了权力,也没有吃空饷的可能,他们当然要激烈反对。

    也有很多文官攻击王国兴此举,将导致辽西防守空虚,为建奴所乘,一旦建奴大军前来,那么辽西将无兵可用。

    作为辽西的最高军政主管,孙承宗也有如此担心,只有王国兴信心满满,他认为建奴在解决辽南、东江之前,必不敢全军进攻辽西,要是只来个两三万,王国兴有信心以两三营复辽军,守住宁远、觉华防线,要是建奴敢孤军深入,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惨重的教训。

    王国兴最后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孙承宗也本着军事上的事情交给军将来做的原则,将关外的军务交给了王国兴,另外在山海关囤积重兵。

    王国兴得到孙承宗的,顶住各方的压力,在辽西裁汰冗兵的同时,选募了三营新兵,拉起了一个协、五个营的新军。

    辽西与辽南相比,在粮饷上要充裕得多,五个营加辅兵也就是两万多人,与袁应泰、熊廷弼、王化贞等人动则十几万相比,无疑要精练得多,训练物资都能保证,半年后顺利成军,趁着建奴大军攻伐辽南、东江的时候,趁机推到锦州一线,建筑锦州城。

    当建奴在辽海碰壁,试图到辽西找回场子,并阻止明军在锦州筑城的时候,王国兴又利用新建的工事,在锦州狠狠打击了建奴,使其狼狈败退,取得了辽西战场上,首个大捷。

    与李彦相比,王国兴用兵更为狠辣,完全不顾伤亡的打法,使得锦州之战中,四个营主力,加上两营新兵,伤亡过半,减员将近两个营,但是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得建奴付出了更为惨重的代价。

    此战过后,王国兴凭借军功,加封都督府大都督,并赐封子爵,这是明军中极其少见的,普通将领根本难以企及,但谁让王国兴本身就是勋戚,他的父亲,正是朱由校母亲的弟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