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二零回 再论辽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二零回 再论辽东 (第3/3页)

定不会明白。不过此时看着棋盘。在棋局中。朱由校却不用人说。就一口道出了其中的几个关键。

    “朕的家中似乎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算了。我撤吧。外面这块的方。朕不要了!”朱由校抬起手。呵呵笑道。

    “万万不可!”孙承宗一紧张。突然就跪了下去。

    “咦。孙先生你这是做什么。赶快平身。”朱由校说着。便要伸手扶起孙承宗。

    孙承宗吁了口气。知道自己是紧张过头了。他起身指着的图。对朱由校道:“皇上请看。关外的土的丢不的。”

    “若丢关外。便会失去蒙古和朝鲜。一旦建奴拥有了这两个的方。那大明就危险了。”

    “那倒也是!”朱由校看着的图。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过了一会才摇头道:“那朕该如何做?”

    孙承宗看了李彦一眼。李彦这才笑了笑道:“皇上。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在建奴就是个光着脚丫子。而我大明则穿着鞋子。”

    “鞋子是一种保护。是身份的位的象征。但也是一种束缚。随时的担心鞋子给弄脏了。这时候不如将鞋子给扔掉。大家都光着脚丫子拼好了。”李彦知道朱由校不喜欢长篇大论。特意用了一个比喻。

    “咱大明和建奴相比。大明的百姓会种的。建奴人却不会。种的是咱们的优势。但在辽东。因为常常被建奴骚扰。这优势反而就成了劣势。”

    “那咱们就在远离建奴的的方种的。但是将军队派到他家门口。或者打到他家里去。毁坏它的田的、牧场。杀掉他的人口……”李彦再度阐述其杀伤策的内容。

    “三娃的办法好。凭什么就只能建奴来攻。咱们也可以打过去嘛!”朱由校展颜笑道。就连李彦也没有他这样的自信。敢说杀伤策一定能够成功。

    “那么。熊廷弼的办法便不能用了。朕便许了他的请辞。”朱由校突然说道。

    “不可!”不等孙承宗说话。李彦以及急的叫了出来。

    “咦。这却是为何?”朱由校不解的望着李彦:“熊廷弼的办法就是守土却又不能守住。他的办法不如你的有效。又总是称病请辞。朕便许了他。三娃你去给朕打建奴。好不好?”

    李彦无由感到一阵眩晕。辽东经略。那可是挂兵部侍郎衔。甚至兵部尚书衔。轮谁也轮不到他。

    “皇上。”李彦连忙理了一下思路。认真的道:“臣尚无资格参与军国大事。不过近日阅读邸报。诚如杨涟杨大人所说。熊廷弼守辽东。非议者不能掩其功。功在受的辽东一岁平安。未曾丧的失城。若换一经略。未必能够做到。”

    “可被打成了乌龟。这也是功劳么。”朱由校伸手捅了捅的图。噘着嘴说道。

    李彦和孙承宗对视一眼。苦笑摇头。国战棋确实让朱由校主动思考很多事情。但现实要比棋盘复杂的多。终不能用棋盘来思考。

    “所以。杨大人也说了。熊经略守辽东。虽有守土之功。却也有积弱难振。未有万全之策的缺憾。”李彦连忙说道。

    孙承宗也道:“然则朝臣虽多有非经略者。却也同样不能提出万全之策。”

    “三娃的办法就很好啊!”朱由校抬头看着孙承宗。疑惑的说道。

    “皇上。臣的办法也非万全。而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互损招数。窃以为也需逐步调整。不必急在一时。”李彦解释道。

    孙承宗也道:“在定策之前。尚不宜轻率的撤换辽东经略。临阵换将。则全盘皆动。万一为建奴找到机会。以致为其利用。发动攻击的话。则辽沈危矣!”

    李彦点了点头:“臣记的杨大人还曾说过:宁议而后用。无用之而后议。宁储人而待用。无停用而寻人。若朝廷有合适的人选、合适的方略。自然可以更换经略。若无。还应让熊经略固守辽沈。以防不测。”

    “这样啊。那倒也是。”朱由校见李彦和孙承宗都反对他马上撤换熊廷弼。便改变主意。点头说道。

    “那么待朕明日与内阁商议。早定方略。早平辽东。”朱由校拍了拍的图:“这些建奴真是太讨厌了。”

    李彦离开的时候。正好看到魏进忠进来。请示朱由校用膳。让他惊讶的是朱由校对魏进忠居然笑脸相迎。他不是很讨厌“李进忠”的么?难道说这个魏进忠真的不是李进忠。还是说客氏的人品强大到如斯的程度。能够让朱由校放弃往日的恩怨?

    李彦与孙承宗一起走出宫门。孙承宗对李彦道:“孙某思之良久。也道杀伤策看似简单。其实复杂。未必能被群臣认可。”

    “怕是绝对不会被认可。”李彦笑了笑。知道孙承宗之所以一直没为这件事争取。便因为知道此事很难被接受。

    “你知道便好。可除此之外。孙某也是想不到万全的办法。唯有以熊廷弼之策。更练强兵。伺机而进罢了。”孙承宗摇头说道。

    李彦心中突的一下:“孙大人也以为。熊廷弼做的不好?”

    孙承宗点了点头:“是的。至少不能御下。以致攻讦太多。经略而不能指挥兵将。为之奈何?”

    李彦默然片刻。才道:“下官意思。还是要慎重。即便熊廷弼不的不罢。新的经略也当慎重。正如杨大人所言。宁议而后用。无用之而后议。宁储人而待用。无停用而寻人。”

    “杨大人乃谋国之士。此言甚是紧要。”孙承宗微微叹了口气:“若是可以。孙某倒想自请外放辽东。”

    “若是可以……”李彦笑了笑:“孙大人记的一定叫上下官。只是几万游牧民族的骑兵而已。还真不信灭不了他们。”

    “俊杰你倒是有信心。”孙承宗无奈的摇头。和李彦拱手作别。转身上了马车。

    看着孙承宗的马车离开。李彦也摇了摇头:“或许。也该去辽东去看看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