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9章 逆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9章 逆事 (第2/3页)

官也知道,太子关心一件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是一张条子宣人进宫。所以刘阁老的意思,内阁先要和各部商量起来,这样免得开衙之后措手不及。」

    「于吏部而言,就是弘治十八年的计划,以及未来三年甚至五年的一个目标。到时候廷议太子殿下必然问起,所以我在想咱们要不要先拟个东西出来?」

    王鏊听完忍不住摇头轻轻一笑,

    随后告歉说:「西涯先生见谅,我笑得是别的事。便是当年太子还年幼读书时,立下宏愿,要以振兴大明为己任,我当时听得是心中康慨激昂,没想到才过了几年,殿下便是叫我们这些人过年的时候也要想着公事。由此看来,盛世可期矣。」

    盛世可期……大概许多人在这样想了,

    今年正旦节弘治皇帝始终未出现。

    虽说以如今东宫的权势,朝廷是乱不了。但免不了各种猜测,朝中大小官员应该都已经准备着换个人叫皇上了。

    王鏊的话,就让李东阳有这么一种感觉。

    太子之才能明显胜于当今圣上,这是人所共识。

    朝中有些人的心因为这件事是浮躁的,也有些人其实是憋着一股劲,等着圣君临朝,等着勇立潮头。

    大家都不敢说,但大家都这么想。

    「卢叔茂声名扫地,现在朝中大小官员都不想出丑。」李东阳凑近一些,「内阁就更不想了。他们那些小辈还能厚厚脸皮,我们这些人可承受不起。」

    这倒是。

    王鏊仔细想了想,「西涯先生,吏部的事情,如果过是三五年的时间做个规划,我想有道题是可以抛出来考一考的。」

    「愿闻其详。」

    「冗官。」

    冗官这个问题其实和很多问题一样,伴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而越来越严重,某种程度上,它也是皇权独尊的必然产物,因为皇帝不信任官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个人干活,另一个人监视他干活,再派个人监视监视别人干活的人干活。

    就像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这是省一级的官员,但因为皇帝不怎么信任他们,于是搞出了巡抚,巡抚一开始并不固定,其实就是皇帝派个人去巡视一番,后来发现这个需求很大,于是就固定了巡抚。

    后来根据实际需要又搞出了总督,总督权力太大,皇帝不放心,于是派出镇守太监。

    所以明代省一级的‘三权分立,并不是朱元章最早设想的三使,而是巡抚、总督和镇守太监。….

    此外,明代还有恩荫这个制度,就是朝廷的重臣可以有资格让自己的一个儿子获得一个官身、领取一份俸禄,一开始这是为了拉拢官员集团,但一百多年下来,其实养了很多没干活的人。

    当然还有传奉官,这从成化年间开始,皇帝凭着心意随意任用官员,数量、耗费都是小问题,主要伤害了走科举这一途上来的士子,他们寒窗苦读,辛苦得要死,到最后不如讨皇帝欢心的。

    王鏊一说出这两个字,李东阳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但也皱眉了,「传奉官的问题倒不大,殿下一向都是以国事为重。不过其他的地方要想裁撤官员,还真是个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