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五十五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五十五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 (第3/3页)



    “九品中正制对于天下人心有着何种影响力,大将军不可能看不到。

    只要大将军能够施行九品中正制,那么以大将军在世间的威望,天下人心的归属,大将军又如何不能与曹魏争夺。

    这不仅有利于大汉能够更快的一统天下,对大将军自身来说,也是利在千秋的事,大将军为何拒绝呢?”

    满宠对糜旸的拒绝充满了不解。

    在满宠看来,糜旸之所以会三次招揽自己,大部分原因不是多看重自己这个人,他是看重自己在中原世家中的影响力。

    因为大汉与曹魏交战这么多年以来,虽说也有一些将领投降于大汉,但却从来没一位在世间地位奇高的名士,主动弃魏投汉的。

    这不利于大汉迅速扩张在天下的影响力。

    介于这一点,糜旸急需招揽自己,来为大汉补上这个短板。

    可如果糜旸是抱着这个目的的话,那他就没理由拒绝自己的提议。

    因为收他一人,可能只是得中原部分世家之人心。

    可若是施行九品中正制,那么天下大部分世家的人心,都会渐渐地归附到糜旸的身上。

    一位百战百胜的掌权者,又愿意保障自身的利益,世家又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而在最后满宠的那句话,说的就更是有深意了。

    对糜旸自身利在千秋,联想到曹丕之前用九品中正制获得帝位的举动,满宠就差没直接说出那两个字了。

    满宠自认为他的提议,对糜旸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他实在不懂糜旸为何会拒绝。

    但满宠还没死心,他又接着劝糜旸道:“只要大将军能接受宠的建言,宠愿为大将军的使者,前去说降陇西太守游楚。”

    既然太远的利益不好兑现,那满宠觉得他可以先奉上一份大礼给糜旸。

    甚至不止陇西郡的游楚,满宠相信只要糜旸做出保证,关中许多郡县的长吏,都会群起响起糜旸。

    这会让糜旸接下来的收复关中之举,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可面对满宠再次放出的诱惑,糜旸坚决的态度依然不变。

    “区区游楚,孤会放在心上吗?

    纵是整个关中,孤亦有自信,凭借孤的努力光复。

    又何须妥协之举?”

    满宠都将话说的那么明白了,糜旸当然不可能不懂满宠说的那些好处。

    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若他施行九品中正制,的确会让大汉在将来的统一战争中,少却不少阻力。

    可九品中正制就是一件遗祸无穷的事。

    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有个鲜明的教训。

    两百余年前时,汉世祖为了快速的平定天下战乱,曾对天下的世家豪族做出过妥协。

    在汉世祖的妥协下,他平定天下的过程,的确少了很多艰辛,最后也成功光复了大汉。

    但东汉建立后,之前汉世祖对天下世家豪族的妥协的弊端也体现出来了。

    东汉两百年国祚,就没一年政治是不混乱的。

    东汉的灭亡,最大的原因不也是立国之初埋下的祸根吗?

    况且后世五胡乱华的发生,不也有着九品中正制的功劳吗?

    糜旸想要光复的大汉,是让人引以为豪,是能够为百姓带来安稳的大汉。

    绝不是一个表面上披着汉的外衣,而内里实际上却是软晋的那种畸形王朝。

    在满宠面前,糜旸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态度:

    “利在千秋,利的要是百姓,绝不是孤一人。

    而为百姓可利千秋,孤愿意劳在当代!”

    年轻人怕什么累?

    自己这一辈艰难,换来后代的平安喜乐,这样的事,糜旸很愿意做。

    在意识到糜旸的坚决态度后,满宠良久无言以对。

    有时候他真的不知道,该称季汉中人是傻,还是充满理想。

    满宠脸色暗淡,他以为随着糜旸的拒绝,他与大汉再无缘分。

    可糜旸接下来说出的一句话,却让满宠重新燃起了希望。

    “九品中正制孤不会施行,但孤也并非不愿让利于天下。

    孤有一制,满君可愿听之?”

    满宠被糜旸的话勾起了兴致:“嗯?”

    看到满宠好奇的神态,糜旸的嘴角露出笑容。

    “此制名为科举。”

    糜旸的笑容很灿烂,灿烂地就像一只大灰狼在哄骗小白兔一般。

    三分真诚,七分狡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