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三十四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三十四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 (第3/3页)

马超,糜旸还真不敢用他。

    面对糜旸的赞扬,马超微微一笑,并未在这点上回应糜旸。

    他对糜旸问道:“还望州牧告知超,更多关于敌军的情报。”

    在马超问起这一点后,糜旸点了点头,然后就将他目前收到的军情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马超。

    因为司闻曹的存在,所以糜旸在关中收集军情会更便利些。

    可毕竟当世缺少着先进的通讯手段,所以纵使糜旸前世看过众多谍战大片,他也没办法生搬硬套地将那些知识运用到当世。

    而在这一点的缺失下,司闻曹发挥的作用并未是无限的。

    例如糜旸很早之前就知道魏军要攻打汉中,可是直到不久之前,他才大致得到此番魏军出征的总兵力。

    不得不说,曹真在这件事上的前期保密工作,做的的确可以。

    不过曹真再如何千方百计保密,他的大军在召集的时候,他可以控制一些关键军情的外流。

    可只要他的大军一开拔,那么很多情报自然就会浮现出水面。

    例如魏军的大致实际总兵力,例如魏军的分兵路线,例如魏军各路的主将是谁等等。

    糜旸当下告诉马超的,就是这些关键情报。

    在听完糜旸告知的所有军情后,马超无疑对当下的敌我双方态势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不过就是这种认知,让马超的脸上浮现凝重之色。

    以目前的双方实力对比,这场仗是真的不好打。

    在认真思索一番后,马超根据当今的敌我局势,对着糜旸提出了一个建议:

    “敌军三路大军,以东路军兵力最众,而以曹真亲自统帅东路军可知,这必是贼军的主力。

    斜谷位于陈仓之外,骆谷位于长安之外,按时间推算,这时贼军很可能已经在朝着两谷进军。

    我军兵力远弱于敌方,而敌军三路分兵,表面上看虽是想将我汉中一分为三,令我各军无法呼应,但以曹真之武略,他的目的不会如此简单。

    吾料定他的三路分兵,亦是一种诱敌之计。

    若我军想要不被贼军各个击破,那么就势必要主动出击,不让贼军的奸计得逞。

    可这样一来,我军失去城池依托,或许正中贼军下怀。

    常言道,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

    既然东路军是贼军主力兵力最强,他的目标又是我汉中心腹所在,那我军不如收缩兵力,放弃阳平关外诸城。

    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放弃阳平关,固守于南郑城一带,以我军之军力,守住南郑城一段时间不难。

    只要我军能守到益州的援军到来,那么贼军势必会撤退。

    纵使益州的援军不能及时到来,长久对耗之下,贼军士气定会颓丧,到那时我军再趁势出击,或可收奇效。”

    当马超说出他心中的想法之后,他便用眼神打量着糜旸。

    他在判断糜旸是否会同意他的建议。

    战国时期,由于一大批名将的涌现,战术变得愈发灵活多变起来。

    可战术再如何多变,有些情况下的战争,却有着一些固定的套路。

    例如当敌人远征己方时,己方当如何应对。

    很简单,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八字是最佳秘诀。

    马超现在对糜旸提出的战术,便是依托这八个字而产生。

    坚壁清野,代表着敌军在当地得不到任何补给。

    诱敌深入,代表着敌军的补给线会被不断拉长,这无疑会给拥有着地利的己方大军,创造出一些良好的战机。

    而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只要时间耗的够久,那么敌军的士气当然会不可避免的降低。

    这样从常理上来说,的确有机会做到马超最后所说的那一点。

    而且这个策略对己方来说,也能集中全郡的国力拱卫一城,这样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汉中当下粮草不足的致命伤。

    这个策略在马超看来,是当下最适合汉军的应对策略了。

    可本以为糜旸会同意的马超,却见他坚定地摇了摇头。

    以梁州山河为榻的年轻州牧,在状若熊虎的马超面前,用力敲击着臀下的大好江山,他口中慨慷激昂地说道:

    “国门不可沦丧,孤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