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七十章 松柏之下 儿女情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七十章 松柏之下 儿女情长 (第2/3页)

有些自身的见解。」

    「《春秋》中有一句「松柏之下,其草不殖」,令吾印象深刻。

    年轻时读到这句话,只觉得这句话乃是杞人忧天。

    松柏之下的小草能否茁壮成长,全靠小草自身是否奋发自强,又与为小草遮挡风雨的松柏何干?」

    「但随着吾年纪的增长,这几年来每当吾读至这一句话时,却总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吾竟然会为小草最后能否茁壮成长,感到担忧起来。」

    「或许吾这时已然成为那,为小草遮挡风雨的松柏了吧。」

    「特别是前几日的却月破敌一战,更让吾心中的担忧越发深重。」

    在说完这些后,关羽看着糜旸的眼睛,用带着沉重的语气说道:

    「当日那一战吾能够取得那般大胜,诚然却月阵在其中有着重大的贡献。

    但贼军那一败,亦与夏侯霸、曹泰等人才能不佳有很大的关系。」

    「吾不希望将来你们亦是如此,这便是吾特意将你召来的原因。」

    当关羽说到这点时,糜旸的脸上浮现赞同之色。

    曹魏重用宗室是传统,就不说曹操在世时硬扶夏侯惇一事。

    就说曹丕继位后大力任命夏侯尚、夏侯楙、曹真、曹休这几人就可以看的出来。

    这几人全都是曹魏二代中的代表人物。

    在这几人中,曹真、曹休身上还带着战功。

    但是夏侯尚与夏侯楙以前就没怎么接触过军事,竟然也能成为四征四镇将军之一,而大量的有才能的异姓将领,全都要归他们领导。

    曹魏不是没人才,相反曹魏的人才储备吓死人。

    只是大量的人才,目前还在受宗室将领领导,不能完全发挥出才干。

    而曹魏宗室的才能参差不齐,若是让曹真这种有大才的领兵还好。

    若是让夏侯楙、曹泰这种无甚才能的宗室领军,哪怕曹魏有再强的国力也发挥不出来。

    就如不久前的却月阵一战,若是曹真或者曹休领兵,不能说他们一定不会中关羽的骄兵之计。

    但至少他们不会如曹泰与夏侯霸那般,一个如生父夏侯渊一般轻敌冒进,一个身为主帅却被副将夏侯霸牵着鼻子走,完全没自己的判断。

    而在关羽说出夏侯霸与曹泰的事例后,糜旸明白了关羽内心中的担忧为何。

    曹魏不看功劳,甚至不看年纪重用宗室二代,虽然从逻辑上来讲很不合理,但这就是当世的政治正确。

    莫说曹魏,就是东吴亦是如此做的。

    宗室、外戚本然就在政治体制中占据着超然的地位。

    现在可是封建社会。

    而虽然刘备起于微末,他的身边并没有多少宗亲助阵。

    但是在刘备身边却有一股不是宗亲犹如宗亲的政治力量,那便是以关羽为首的元从派。

    在这样的情况下,元从派的二代势必会如曹魏的宗亲二代般,陆续受到刘备的重用。

    权力大的例如自己、关平、糜威,权力稍小一些的如张包、关兴、赵统等。

    毕竟目前跟随刘备的元从一代平均年龄都在六十左右,这种年纪在当世已然算高龄。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有政治智慧的刘备,肯定是会开始大力提拔元从二代的。

    因为相比于荆州、益州、东州三种派系,元从派才是与刘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铁杆嫡系,更是季汉这个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

    所以元从二代开始掌权,已然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中的趋势。

    关羽的政治智慧并不低,这种趋势他当然看的很明白。

    而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及看到曹魏二代的表现,「松柏之下,其草难殖」的担忧出现在关羽的心中很是正常。

    说白了关羽就是担忧等他这一代人陆续去世后,接替他们的二代会如夏侯霸与曹泰一般,被敌人有机可乘,从而让季汉让陷入危机中。

    守业更比创业难,更何况因为曹魏与孙吴的存在,季汉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还会处于创业的阶段中。

    再加上曹魏的底子比季汉厚太多了,曹魏的二代可以浪,但季汉并没有浪的资本。

    很可能一场大败,就会让季汉的国力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在关羽说出他心中的担忧后,他给了一些时间让糜旸消化他的话。

    而关羽同时在看着糜旸的神色。

    既然心中有所担忧,那么关羽就要去寻找解决心中担忧的办法。

    元从二代开始掌权是一种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