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六 伊籍馆舍告密谋 刘备草堂逢隐士 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四六 伊籍馆舍告密谋 刘备草堂逢隐士 二 (第3/3页)

一个叫刘玄德的英雄,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今观将军模样,想必就是。”

    刘备心想:如此偏僻乡村,尚有如此众多隐士谈及自己,遂生拜访之意,便问牧童:“汝师居住何处?”

    牧童遥指密林庄园:“前面水镜庄中。”

    刘备说:“吾就是刘玄德。今天色已晚,汝可以带我去拜见你师父吗?”

    牧童应诺。

    刘备随牧童,一路交谈,得知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

    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称之为水镜先生。

    中原战乱,袁术南面称帝,刘表中立策略使荆州相对稍安,便设立学官,建立学校,各地贤达学士多来避乱。

    司马徽也从颍川来到襄阳,于密林中建舍隐居。因博学多识,精通奇门、兵法、经学,在荆州与受刘表之命编撰《五章经句》名士宋忠齐名。

    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刘表慕名造访,司马徽知道刘表心胸狭隘,一定会谋害善者,所以缄口不言,不谈论时势。

    刘表则以为司马徽是个只会说“好!好!”的“好好先生”。

    后来只要有人在刘表面前说:“司马德操是奇士,只是没有遇到知己。”

    刘表则说:“人们所说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话,这人只是一个小书生而已,其见识与普通人无异。”

    刘表对司马徽的评价也并不全是空穴来风。

    那时,士人相聚,流行品评人物。

    但司马徽从来不随便对别人水平高低作出评价,只要被问到,司马徽都会说“这个人好,很好”。

    司马徽的妻子就对他说:“被人问到某人怎么样,你应该说点具体的,一律都回答‘好,很好’,这怎么行呢?别人来问你,也不是想听你都说‘好,很好’的啊。”

    司马徽回答妻子:“你说话,也很好。”

    成语“好好先生”由来于此。

    后世 “好好先生”一词多用于形容不想招惹是非,只想平安无事的人。

    成语“临蚕借簇”足以见其与人为善操守德行的品德。

    有一次,有人养的蚕该结茧了,无处上簇,就来向司马徽家借簇箔。

    司马徽就把自己家用的簇箔借给了他。

    有人问他:“凡借给他人东西时,都是别人急需而自己一时不用闲置的东西,如今蚕即临茧,他和你都迫切需要簇箔,为何借给别人呢?”

    司马徽回答说:“别人未曾求过我,今天求我,我如果不借给他的话,他将会感到很羞愧。哪里有因为财物而让人羞愧的道理呢?”

    刘备听了牧童介绍,方知水镜先生待人相善,结交多为隐士贤达,有识之士,定知颇多俊杰,决非寻常之人,当虚心拜望求教。正是:的卢檀溪救骑主,隐士草堂荐奇才。欲知水镜先生向刘备荐举何人,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