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八太史慈搬兵救北海曹孟德报仇伐徐州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十八太史慈搬兵救北海曹孟德报仇伐徐州一 (第2/3页)

住在自己家里。

    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秘密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

    后来还是被官府知道,将孔褒、孔融兄弟逮捕入狱,但不知二人谁是窝藏张俭主犯。

    孔融说:“是我收容匿藏张俭,有罪我担。”

    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我弟罪过,我心甘情愿领罪。”

    官吏问其母亲,其母说:“一家人犯事,长辈承担,罪责在我。”

    一门都争着赴死。

    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

    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而闻名。

    州郡以礼策命,他都不赴任。

    孔融后来受到司徒杨赐征召,成为司徒掾属。

    在任期间,孔融暗中察访贪污官吏,准备予以贬谪罢免。

    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

    朝中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

    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黄巾起义爆发后,何进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

    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孔融。

    有宾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不如以礼对待,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

    当时何进正要笼络名士对付宦官,于是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又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

    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后来,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授为北中军侯。

    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

    那时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

    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的言论。

    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今山东昌乐西)为国相。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气,共同谋划。

    因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又集结官吏百姓四万多人,再设置城邑,设立学校,彰显儒术,举荐贤良,善待国人。

    孔融对待国人,就算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对待。

    国人没有后代及四方游士有去世的,都予以帮助,妥善安葬。

    在孔融治理下,北海日渐富饶,因颇有政声,被时人称为“孔北海”。

    且说青州黄巾军被曹操招抚,徐和、司马俱、管亥探知曹操除将黄巾军精锐编为青州兵,其余被遣耕田,稍为安定,便率旧部转战它地。

    管亥自带一千兵马,很快又有一万余众响应。

    为了解决粮草不足,闻知北海较为富裕,管亥向孔融借粮一万石,孔融不给。

    管亥聚集义军攻打昌乐,孔融引军出城迎战。

    管亥拍马舞刀直取孔融。

    孔融部将宗宝挺枪出马,战不几合,被管亥一刀砍于马下。

    孔融急忙退回城中,闭门坚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