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487章 电影评价(全部补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487章 电影评价(全部补完了) (第2/3页)

相当的热度,而这部电影的票房相比许安华导演之前电影的票房开局也算得上是完美了。

    所以这甚至从另外一方面也又再一次印证了徐横舟参与的所有影视作品都是精品的说法。

    尤其是这部电影,虽然现在的票房并没有大家所想象中的那么出彩,但是也不算太差吧,而且重点是这部电影被送去了各大电影节,现在据悉,这部电影获奖的概率非常高,所有评委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很好认为这部电影绝对是能够冲击今年所有电影节大奖的一部黑马作品。

    而这样一部被所有评委甚至被娱乐圈业内所有专业人士都认为是很不错的电影,为什么在票房上却不能够一骑绝尘,超过同期甚至口碑并不如这部电影的其他所有的电影呢?

    问题大概出在电影所采用的碎片化叙事上。

    碎片化叙事模式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重要标志。

    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股思潮,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以及自身精神上的混乱。

    而「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则源于90年代。电影运用蒙太奇手法,依靠碎片与碎片的拼接来进行叙事。

    在电影《黄金时代》里,碎片就是那些散落在众多回忆录中的史料片段。

    但是,即便编剧很用心地把这些碎片遗珠都搜罗全了,也远不足以让它们自洽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光靠刘亦茜所演绎的那些人物片段,根本无法复原肖红的复杂人生。

    于是一干历史人物如白朗、胡风、许广平、聂绀弩、丁玲.......纷纷充当起了碎片的衔接者,时不时地从剧情中跳脱出来,面对观众做起了解说。

    在「罗生门」般的众说纷纭中,肖红的人生经历终于被拼凑完整。

    为了逃婚,肖红和已婚的表哥私奔,失败后回去和逃婚对象汪恩甲同居。

    遭汪恩甲遗弃后,身怀六甲的她迅速和萧军成为恋人。

    早年的这一次次委身于人,也许都出自无奈,正如周先生所说,「娜拉」出走后无非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

    那么和萧军分手时,肖红已然在文坛站稳脚跟,正如她在信中所说「经济一点也不压迫」。

    但她又匆匆忙忙怀着前任的孩子嫁了。

    后续事实证明,这又是一次令她失望的选择。

    她所希求的懂得「体贴、爱护」的丈夫,居然在危难时刻弃她于不顾,独自先去了后方......

    在片中,丁玲这样评价肖红:「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许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

    肖红的身上的确有很多矛盾性,这也是引发后人争议的原因。

    有人说她勇敢、坚强、率真自然;也有人说她任性、软弱、水性杨花。

    肖红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情路会如此坎坷?是遇人不淑还是咎由自取?她的文学才华在哪里?为什会得到周先生的青睐和肯定?

    然而,电影所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向观众表明,它没有也无意解答

    这些疑问。

    碎片不但缺乏连贯性,还被打乱了时空顺序,增添了观众对故事情节的拼接难度。

    比如故事讲到1934年二萧接到周先生的回信,即将和这位文坛大神见面时,镜头却突然一转,出现肖红躺在床上回忆和周先生见面的往事,画外是一阵接一阵的空袭警报和隆隆炮声,房间也被震得发颤,此外,肖红身边还有一个陌生男人在照顾她。

    如果观众对肖红的生平不甚了解的话,看到这个画面一定很莫名。

    其实这是肖红临终前的场景,也就是1942年,地点在香江,那个男人是骆宾基,他要到影片的结尾处才正式出场,陪伴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