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6章 胖东来模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6章 胖东来模式 (第2/3页)

值班人员的床铺。

    来到床前坐下,李川二话不说就扑了上去。

    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

    晚上十一点半,“大战”结束。

    李川翻身而下,懒洋洋的躺在了床上。

    身心得到释放的他,现在只想好好的睡一觉。

    然而,旁边的女人却不想放过他,扭动着身体,钻进了他的怀里。

    他也没有拒绝,轻轻的揽住对方,闭目养神了起来。

    两人相拥,过了大概十分钟,精神渐渐恢复。

    精神恢复后,困意也随之消失,两人闲来无事,便随意的聊起来天。

    他们聊的,大多是超市相关的内容。

    通过冯晓雯的讲述,李川得知了超市里的很多信息。

    例如:

    超市一楼的装修,大概还需要二十天,装修完成后,需要再晾上半个月、去去甲醛……这也就是说,羲和辰川超市大概还需要一个多月才能正式亮相。

    超市装修的这段时间,业绩降低了三成左右,主要是因为空间小了、货品少了,每天的来客数其实并没有降低多少。

    超市装修期间,有三个员工离职,之后又招进来两个员工,人员流动率比以前降低了不少……这主要是因为员工对超市装修后的前景保持乐观,同时也很期待新的工作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超市的人员流动率。

    冯晓雯和魏安琪轮流值班是李广武安排的,值一天班,可以拿到一百五十块的奖金,报酬较为丰厚……值班刚开始不到一个星期,预计过几天就会结束,因为过几天,一楼的门窗就能装好了,门窗装好后,就不需要有人值班了。

    李广武和马晓莲经营超市这段时间,成长速度很快,在管人、管事方面的能力越发纯熟,气场也越来越强,现在已经有老板的样子了。

    前段时间,陈晨经常来超市帮忙,跟李广武和马晓莲一起吃饭、一起做事,这让全超市都知道了这位年轻的老板娘。

    ……

    李川跟冯晓雯聊了大半个小时,获取了很多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

    等他们聊的差不多了,冯晓雯也彻底放开了,主动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老板,您知道胖东来吗?”冯晓雯开口问道。

    “嗯?”

    李川挑了挑眉:“你问这个做什么?”

    胖东来,他当然知道。

    他不知道也不行,胖东来的名声很大,尤其是近几年,已经算是国内零售行业的顶流了。

    1995年,也就是李川出生那年,一个河南许昌的下岗职工——于东来,带着三名小伙伴,创建了一家名为“望月楼胖子店”的杂货铺。

    几个月后,望月楼胖子店确定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用真品,换真心”。

    1996年,望月楼胖子店向国防工业捐款,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片报道,自此成名。

    1997年,望月楼胖子店更名为“胖东来”,开始向外部扩张。

    1998年,胖东来发生特大纵火案,有八名遇难者在大火中丧生,胖东来经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此事经过大规模的报道,让公众认识到了这样一家特殊的超市,胖东来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一个多月后又重新开业。

    可能是因为这件事,让于东来体会到了社会的善意,往后的时间里,他再度完善了企业文化,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

    多年过去,胖东来发展成了一个大型商贸集团。

    2017年前后,马芸和雷布斯先后到访胖东来,称其为“中国零售业神一般的存在”……此事被各路自媒体疯狂传播、报道,胖东来就此成为“商业顶流”。

    纵观胖东来的发展历程,主要就是四个字——“企业文化”。

    胖东来的企业文化,简单理解,就是做“人”的生意。

    传统的零售业超市,都是以“货”为本,胖东来出其不意,玩起了以“人”为本……这样的举措,为它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民众的口碑越来越高,流量挡都挡不住。

    有人说,胖东来是零售业的海底捞。

    这么说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准确,客观来讲,胖东来要比海底捞做的更加彻底。

    海底捞是把顾客当上帝,各项服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