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兵部题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 兵部题稿 (第2/3页)

半个时辰之后,胡德昌才前来商议正事。

    “说说吧,”苏翎笑着说道,手里自然有一杯茶袅袅升起轻烟。“说起来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没必要赶得如此之急。”

    胡德昌见苏翎这般镇定自如的神情,莫名地放松下来,心中的那份焦急转眼便缓了下来。

    “是这样的。兵部刘大人遣亲信家人寻到我的家里来。”胡德昌慢慢说道,“说是还需要一些上好的人参,若是还有东珠最好。”

    “这人为这个就跑这么远到辽东来寻你?”郝老六问道。也是,既然调到京城,就算是为了财物,也不必跑这么远吧。”

    “我打听过了。来人叫刘达,是刘大人的管家,将这事的前因后果都讲得清楚。”胡德昌说道,“这刘大人调往兵部,却还想再向上动一动。今年二月,兵部侍郎署尚书崔景荣因屡次上疏乞休,皆不得准,于是自己封印出城去官。据说此事已引起皇上的不满,这样一来,不管这崔景荣是否还回来,这兵部尚书的位置是空出来了。刘大人的意思,便是想着这尚书的位置是不是可以活动一番。”

    苏翎想了想,说道:“这尚书可并非那么容易就坐上的。刘大人未免也贪心了些。”

    胡德昌笑了笑,说道:“这些个官老爷们,其实也是有破落人家出身,这刘大人便是寒门中举,虽然未有头三甲的成绩,却也是走的步步高升的路子。这一回由苑马寺卿转调兵部,那些人参与东珠可是起了不小的作用。若是以刘大人自己家中那点积攒,怕是没个十年八年的,别想有现在的局面。”

    “这就把我们当做聚宝盆了?”胡显成说道。

    “怕是就这么想的。”胡德昌不得不也这么说,他也对这个刘大人的厚颜无耻感到不满。“那人参与东珠,是既拿得出手,又不象送银子那般显眼、市侩,用在京城那些老爷们身上最是合适不过的。可这些东西极难弄到,就算辽东都司里的人,也未必能有。再说,这刘大人在任上与辽东的官员并不十分熟络,所以还是寻我们比较合适。”

    “他就肯定我们会给他?”胡显成问道。

    “当然人家也给好处来换。”胡德昌说道,“刘达说了,只要苏老弟将原来的堪合文书拿出来,与兵部留底对验,一旦相符,刘大人可以保证给个游击将军的实职,至于是留在宽甸一带还是调往其他地方,还可以商量。”

    苏翎笑道,“果然肯下本钱。他想升兵部尚书,我便可以换个游击将军。这下便捆在一起了。”

    “不知苏老弟原来是何职衔?”胡德昌问道。

    “百户世袭。”苏翎说。

    “这游击若是可以实授的话,也算是不错的武职了。何况,刘达说了,苏老弟这逃军的名分也就可以改改,就说苏把总带队哨探敌营,深陷困境,着力周旋,最终返回大明境内。这不但无罪,还是立功的基本,所有一切都可名正言顺。”

    “照这么说,”郝老六笑着接过话题,“我们那些杀敌的首级,也可以博得一份军功了?”

    胡德昌却不明白这军功是如何分划的,问道:“首级如何算的?”

    胡显成便笑着给解释了番,按大明律令,这战功分首功、奇功等,又按敌人首级数目来论功领赏,有赏银,也有赏升世袭职秩的,按说苏翎所部斩获的首级,足有算是立下大功。另外,能够带*众的,也可按战功论处,真若如此,这千山堡数千民众,一旦让朝廷当真论赏,岂又是一个游击将军的职位?不过这军功如今已是泛滥,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但凡有所斩获,往往有数百人获得战功,升迁者甚众。这也是辽东军伍之中,指挥衔多如牛毛,更别说千户、百户了。这在明初,百户千户还算是实职,能有实地管辖,到了此时,这不过是一个虚衔,除了能领到一点月粮,毫无任何实际权力可言。

    胡德昌想了想,说道:“按刘达的说法,这不过是个由头,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苏老弟转换一下身份。这官面上的文章,自是刘大人得心应手。”

    苏翎想了想,说道:“难得这刘大人肯与咱们联系,不过,他这想当兵部尚书的念头,未必可成。”

    郝老六说道:“给银子还不成么?他不是已经调往兵部了?”

    苏翎摇摇头,说道:“没那么简单。京城里的官儿们,想得事情多了去了,不止是银子问题。”

    这明朝的党争,早已天下皆知,郝老六等军伍之人自然不会知晓,但此事说出来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