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87章 赵雅萍进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87章 赵雅萍进城 (第2/3页)

  后世都说往烟丝里搀红酒,搞的挺洋气,往前几十年也有洋气的,搀葫芦籽。

    这里就不解释“葫芦籽”是啥玩意了,反正抽起来特别香,有叫“一口香”的。

    抽多了人就废了,大清就是这么没的。

    老太太当然不会抽那玩意儿,医药传家,对那玩意的危害最是清楚不过。

    烟笸箩里的旱烟还是为了招待今天来的客人,特意让李学才从东安市场买回来的。

    “我可老早就想来串门了。”

    赵根并不如尹满仓能说会道,这会儿到亲家家里了,只是面带憨笑,显得实诚。

    他表情并不拘谨,这年月姻亲亲家算是实在亲戚,半子不是白叫的。

    早先不是不愿意来,是不好意思来。

    连闺女往家里带东西他都要发火,更不会给闺女没脸来亲家打秋风。

    农村人自有骨气,人家都羡慕他有个好亲家,他可没拿亲家当银行。

    这次来亲家家里串门,是闺女结婚的第四年,也是家里有指望了才敢来。

    刘茵见他如此,略带埋怨的语气说道:“正经的亲戚,就您外道。”

    “哈哈哈——”赵根笑了笑,说道:“前几年家里实在是忙不开,是真忙。”

    “大哥知道,他这几年在山上能见得到。”尹满仓笑着说道:“春夏秋冬没有不忙的时候,就指望那点地能好好养人呢。”

    “庄稼汉,不指望地指望什么?”

    赵根嘿嘿笑了,看向老太太讲道:“指望儿女,咱年纪轻轻的,不是让人家看笑话嘛。”

    “你是能干啊,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太太点头,笑着问道:“今年收成好啊?”

    “还行,老天爷不调理人。”

    赵根抽了一口烟,介绍道:“大队和小队搞农业创收,不光指望地里的收成了。”

    老太太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没听太明白,可也知道他们过得好就行了。

    尹满仓见老太太和刘茵都不太懂,便主动解释道:“这两年家家户户养鸡养鸭赚着钱了,狗和兔子这块也没少收入。”

    “是啊,这还行啊。”老太太理解了,看了窗外后院的方向,讲道:“咱们这院里以前也有养鸡和兔子的,现在都清走了。”

    “我们那没卡的那么严。”

    尹满仓看了大舅哥赵根一眼,并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多聊。原因很简单,红星公社家家户户养的家禽和兔子等等,都超数了。

    那个红线是怎么标注的?

    超过三只就算资本主义的尾巴,还不得让人割了去啊。

    只是红星村山高水远,他这个当一把手的又敢干,还有稳定的渠道外销,这日子能不好嘛。

    倒不是怕亲家嫉妒,只是怕老太太和刘茵把这件事当热闹传出去,再惹来麻烦。

    这些话他们敢在这说,还是看了亲家,要真去别处,谁敢胡咧咧。

    “我听说现在没那么邪乎了,上山的那条路开始修了吗?”

    刘茵听出了他话里的谨慎,主动转了话题,问道:“这上山下山的可不容易。”

    “修着呢,一直都在修。”

    尹满仓点点头介绍道:“只是图意方便和省工省料,是从山上往下修的。”

    “这两年条件好了才敢提修路的事。”他也是颇为感慨地讲道:“要搁以前,下点雨就不敢下山了,多少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不是咋地,听说家里要盖砖瓦房了?”刘茵看向赵根问道:“是明年春天动工,还是秋收以前动工啊?”

    “想着是五一往后呢,得等地里的事忙完了才行呢。”赵根笑着介绍道:“二小子和老三都不念书了,这眼瞅着就得定亲事。”

    “是啊,老三也不念了?”

    刘茵是听说亲家老二不念书了,没想到这老三也下来了。

    赵根却是想到了大闺女,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到底不是那块料。”

    “行啊,回家里帮忙也好。”

    尹满仓知道大舅哥心里是盼着家里再出个文曲星的,只是这种事咋强求啊。

    有赵雅芳在前面打样,从赵雅军往下排,赵家几个孩子没有不承担压力的。

    大姐都能考出去,他们差啥了。

    要说以前家里条件困难,念不起书,这还情有可原,现在供学生并不困难。

    可情况就出在家里现在不困难了,没钱的时候几个孩子比着学,有钱以后心思都活了,尤其是山上来了这么些个单位。

    虽然说山下交通不方便,可单位的保障供应和人员通勤还是有的。

    每一次山下来人都会带来一些新气象,村里人的心态也在发生着改变。

    老人倒是还好,年轻人就有点坐不住了,都想要往城里奔,哪怕是入赘呢。

    其实这些年轻人也不想想,现在城里的年轻人都得往乡下撵呢,他们上哪捡便宜去。

    年轻人心思活,劝也劝不住,再受到形势的影响,不少从学校里出来就不念了。

    城里年轻人从学校里出来还能胡混,吃老子的,农村的年轻人哪里有这份自在。

    只要不想饿肚子,就得挣公分。偷奸耍滑到年底还得倒贴大队钱,饿不死你。

    光指着家里父母挣那点公分,到年底了甭说猪肉,就是下水都吃不上。

    所以这个时候的农村往往十三四岁就得下地干活,半读半耕。

    真有能耐的,是块读书的好料子,那家里人还能考虑考虑。

    真要是不成,趁早下地干活去,上什么学啊,上学不花钱啊。

    赵根家五个孩子,老大赵雅芳,老二赵雅军,这两个算是在城里站下了。

    老三赵雅民不羡慕大姐,倒是羡慕他二哥。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大姐那份能耐,考不出去,可他希望自己也有二哥的运气。

    赵雅民太清楚二哥是怎么走出大山,能进红星厂工作的,还不是李家二哥照顾。

    连他二哥都照顾了,还能差了他一个?

    从学校里出来,他就盼着李家二哥能来山上一趟,他好巴结巴结。

    只是两年的时间里,李家二哥一次都没来,他哪里能等得起,他爸也等不起啊。

    你要说自己下山来找李家二哥,他倒是想了,可也得能从姑父那里拿到介绍信啊。

    你当这个时候农村孩子想去哪就去哪呢,没有介绍信票都买不着。

    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心心念念大姐或者大姐夫能来一趟,可大姐两人因为孩子和工作的事也很少来家里。

    少数来的一两次也是大姐夫来的,他有心想要提一嘴,可一直没得着机会。

    还是去年过年,大姐夫来家里送年礼,倒是叫他逮着机会了,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地,大姐夫还没等应呢,就被他爸给叫走了。

    其实他不知道,当时他大姐夫也为难。

    因为那个时候李学文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整呢,工作没着落,躲在一监所清静。

    说是躲清静,还不是怕被清算嘛。

    小舅子来求他,他是又尴尬又为难。

    你要说他没能耐吧,家里不少干部,吃喝不愁,生活无忧。

    你要说他有能耐吧,当大哥的混的如此处境,怎么跟弟弟妹妹开口啊。

    他自己舒坦倒是行了,真要帮小舅子忙,还得是弟弟妹妹。

    找李学武是能办这件事,可二弟已经照顾一个赵雅军了,还得照顾丈人全家?

    他是丈人半子,照顾丈人家无可厚非,但没有让弟弟照顾自己丈人家的道理。

    所以三小舅子提的这个事甭说丈人叫走了他,就是没见叫他,他也应不了。

    到底是丈人本分,叫走他只说了几句话,没说旁的事,其实就是挡了赵雅民的话。

    赵根事后狠狠给了赵雅民一顿揍,揍他没有脸面,有手有脚的非指望别人。揍他好高骛远,有了今天还不够,还嫉妒他二哥。

    要真有能耐自己考学去,他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就是攀亲戚这件事不行。

    赵雅民被揍一顿,熄了进厂的火,可心里终究是落下了疙瘩。不仅跟他大姐不亲了,连他二哥也不搭理了。

    这是气,也是嫉。

    气大姐不心疼他,嫉妒二哥的好命。

    如果他是老二,也该他得到这份照顾,去城里上班,娶个有钱有势力的媳妇。

    所以这一年下来,赵雅民看起来成熟了不少,只是闷头不说话,很是倔强。

    赵根能有什么办法,大小伙子了,打是打不出来了,骂也骂不醒,懒得搭理他。

    不过他也把话给儿子说清楚了,气他大姐也好,嫉他二哥也罢,有能耐就这么着。

    反正他大姐和他二哥不会指望着他过活,更不缺他这个弟弟。

    到时候他自己想,到底是他大姐和二哥能照顾他,还是缺了他不行。

    这话再直白不过,赵雅民年轻气盛,就是想不明白。这一点老四赵雅亭就很通透。

    三哥的例子摆在眼巴前,父亲已经恼了,要把家里这两年的积蓄拿出来盖房子。

    早就攒下钱了,那一把大火过后明明盖了新房,为啥还要盖房子?

    因为要分家。

    谁分出去,谁养老,已经再明显不过。

    赵雅亭也羡慕城里的生活,可他知道这份羡慕强求不得,还得看眼前的事情。

    家里条件好了,好好干几年不愁娶媳妇,更不愁过好日子。

    就是城里人买不起的自行车他们家现在也能买得起了,还倔强个啥呢。

    ***

    “真要把孩子分出去单过?”

    中午这顿饭不仅李学武带着一家人回来了,往外面走亲戚的李顺也回来了。

    李顺回京以后同二儿子谈过一次,父子在后院足足聊了有两个多小时。

    家里人不知道父子两个说了什么,反正李顺从那次便没有再往山上去。

    跟家里人和单位上说的是处理家务事,可这家里哪有什么大事指望他来处理。

    李学才破嘴,说他爹韬光养晦,不愿意山上有了成绩以后让人家妒忌。

    结果呢?

    李顺开始收拾三儿子了。

    不仅要日日考校儿子的基本功,还要他将实习过程中的病例写出来做分析。

    李学才算是被拴住了,晃悠了一年的好生活彻底结束,成了他爸的司机兼秘书。

    李顺一改以前的木讷和保守,有时有晌地去单位里转一转,看看老同事和老朋友。

    再就是跑京城的各大药店和药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