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86章 疑似耍流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86章 疑似耍流氓 (第2/3页)

一结论也并不是我总结出来的。”

    他很坦然地讲道:“这是一种心理现象,有多位心理学和多位权威人士在论述中得到印证,是揭示了思维内耗对行动力的压制,以及行动缺失对认知深化的阻碍。”

    李学武从心理学理论的角度对这一心理状态稍稍做了一些解读,点到为止。

    在给于海棠示意这个话题可以结束后,他又继续讲道:“如果让我回望过去,在部队的那段时间应该是我最充实的经历。”

    “我听您说过,是看了很多书是吗?”

    于海棠微微点头,想要通过谈话来探究他的过去,走进他的内心深处。

    在言语间,她已经忍不住失去了主动,语气中多了几分急切和渴望。当然,这种心理状态悄然契合了听众此次的心态,所以她的感情变化表现在外人看来并不违和。

    李学武注意到了,但并未在意,他把于海棠的这种表现理解成了即兴发挥。访谈节目本身就只有大纲而已,深浅还在发挥。

    这会儿见他转过话题,于海棠也顺势而为,继续引导着他问道:“您的文笔我相信很多同志都知道,写作能力也是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吗?”

    “嗯,革命的大熔炉。”李学武认同地点点头讲道:“我在部队不仅仅接受了战斗技能的训练,也有机会学习到各种知识。”

    “我在阅读的同时也在印证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思考,有时候也会把感悟付诸笔端。”他语气稍稍轻快,微笑着讲道:“其中有几篇文章幸运地被《鍕报》采用。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思考和写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于海棠眼睛亮了亮,讲道:“我们今天羡慕和感慨您的敏锐和文笔,全来自于您过去的积累。”

    她抬起手示意了一下,提问道:“您觉得在部队上的学习和积累,以及在战场上的成功对您来到红星厂工作有什么帮助吗?”

    “我想这些宝贵的经历对我来到红星厂工作,乃至是今天和未来都很有帮助。”

    李学武看到了她的提醒,过去这一话题结束,顺利过渡到现在这个主题。

    他微微点头表示理解,顺着她的问题继续讲道:“我始终相信企业和集体代表了我们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我们是红星厂的主人,也是红星厂建设发展的一份子。”

    “红星厂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身为企业一份子的我们也在学习和进步。”

    李学武巧妙地套换了概念,把个人的成绩寄托于企业的成功。也就是说,现在红星钢铁集团是成功的,这成绩也有他一份。

    当然了,他并没有这么明说,而是把集团的成绩和成功分成了若干份。

    包括坐在收音机前的听众,所有集团职工这个时候都是自豪的。就像李学武一样,他们也是红星厂的一份子,也有这份功劳。

    所以没有人会对他的话产生质疑,质疑李学武的这句话就等于质疑了他们自己。

    李学武从入职保卫科开始讲起,带着听众们回忆了他参加工作以后的一些经历。

    只要是红星厂的老人,听到他提及的一些工作情况,一些政策上的变化,都会有所感触,毕竟这也是他们的亲身经历。

    《红星访谈》节目之所以如此成功,就是紧紧地抓住了走进听众心里的核心意义。

    李学武现在的讲话也是一样,他在介绍和宣传自己的同时,也把自己当做是红星厂十万名职工中的普通一员,也在学习成长。

    感同身受之下,听众所认知到的李学武不再是高高而上的秘书长,而是有血有肉有经历的,同他们一样共同奋斗成长的同志。

    回望过去看今天,李学武所讲的内容都是正面的,是能引起听众自豪感的话语。

    这些内容也是红星厂从一个市管钢铁厂走向多方向发展的集团型企业的写照。

    正印证了他刚刚说的那句话,企业在成长,职工也在进步。所有人都为企业的成长做了贡献,在贡献中所有人也学到了经验。

    当他的叙述讲到今天,讲到红星钢铁集团大局发展的时候,所有人包括于海棠在内都竖起耳朵倾听。这可能是集团领导能把当前集团发展大局讲的最清楚的一次机会了。

    李学武的讲解非常的接地气,没有一点弯弯绕,更没有夸大自己的作用贬低别人。

    很坦然也很直白,将时下集团在工程建设、工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用所有人能听懂的话语概述了出来,相当的不容易。

    他也掰着手指头细数了集团在过去建设的几个项目所产生的成果,这些成果恰恰就是集团能走到今天的重要支柱产业。

    这也侧面地证明了当初《三年计划,五年规划》的正确性。巧妙地回应了节目开始录播的那段介绍词中对于他的褒奖之词。

    “现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较为全面的教育培训体系,我们也有了技术先进的医疗休养体系。”

    李学武声音不疾不徐地讲道:“我们在辽东建立了工业生产经济走廊,在津门建立了对标国际贸易的商业区,在京城建立了全方位一体化的技术生产孵化中心。”

    “如果说过去有什么值得骄傲,那我更希望把这份骄傲分享给为集团今天的辉煌付出辛苦努力和做出卓越贡献的全体职工。”

    此时此刻,广播室内外一片安静,于海棠都不忍打破这氛围。

    古丽艾莎站在播音室外的人群中,从角落里深深地望着玻璃窗内的那个男人。

    他是那么的深邃,那么的让人沉醉。就像大海一样有辽阔的心胸和勇气,更拥有同大海一样广阔如满天繁星般的志向和才能。

    当听到李学武讲述集团在几个城市的布局,以及站在集团的角度看待未来发展方向,各分公司的发展机遇,这好像很复杂。

    但当他讲道辽东工业发展,工业经济走廊的建设时绽放出的那种希望和自信的光芒彻底让她陷入了无尽的深渊,再没有出路。

    古丽艾莎是红星广播电台重点培养的播音员,从其他节目一步步成长到如今,已经是黄金时间新闻广播的主持人了。

    录播的那段开场白中女声就是她的,也是当得知要为李学武来参加访谈特别做的录播时,她真忍不住产生了一些非分之想。

    可她去过秘书长的家,能感受到那个家的温暖和温馨。小李姝的机灵,小李宁的聪明,以及她可以叫小宁姐的端庄大气。

    她知道自己不合适,她只能像现在这样站在角落里凝望着他,仰慕着他。

    不过一想到他今天来的目的,以及在展望集团的未来,辽东的未来时那种自信,她难免有些惊讶和失落。

    她听说了,秘书长就要去钢城工作了,去辽东主持工业发展工作。

    古丽艾莎并不是希望他一直留在京城,失去更好的发展机遇,她只是听身边的人讲了一些猜测,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要走了。

    同在一个区域工作,她都很少能见到他,如果他去了辽东,两人何时能再见。

    她也知道这样想是不对的,贪婪和愧疚一直折磨着她的内心,就连接下来秘书长关于集团未来和个人未来的讲话都没听进去。

    不知不觉间,时间飞快地流逝,等她清醒过来,发现人群开始鼓掌的时候,这才发现广播室里的秘书长和于台长已经各自摘下耳机站了起来,正微笑着握了手。

    是的,访谈结束了,看现场的掌声就知道这次的节目非常非常的成功。

    她是欣喜的,为他高兴。只是这个时候她更应该默默地转身,隐藏在人群里。

    如果,如果能再看他一眼……

    ——

    “谢谢秘书长,我十分坚定,今天一定是《红星访谈》节目开播以来最成功的一次。”

    于海棠有些不舍地松开了李学武的手,嘴里更是不住地说着溢美之词。

    李学武微笑着讲道:“我不敢骄傲于过去,请你也不要骄傲于今天的过去。”

    他意味深长地讲道:“《红星访谈》节目最成功的一次应该永远都是下一次。”

    “秘书长——”于海棠被他的话深深地动容,神情激动地讲道:“谢谢您。”

    “今天辛苦大家了,很晚了。”

    李学武微笑着点点头,抬起手看了看手上的时间,对于海棠以及打开播音室门走进来的袁华等人说道:“我给大家加个餐。”

    “秘书长——”刚刚推开门走进来的袁华刚想向他表示祝贺,却听见了这么一句。

    李学武没在意他的惊讶,抬起手指了指玻璃窗外,而后招了招手。

    众人回头,却见是秘书长的司机以及保卫科的干部推着两个大钢桶站在了走廊里。

    “今晚大家都辛苦了,谢谢大家。”

    李学武走出播音室,微笑着看向众人讲道:“我也不知道今晚有多少人还在值班,让招待所准备了两个菜,大家讲究一下。”

    “谢谢秘书长,我可是饿了。”

    随着李学武走出来的于海棠看了众人一眼,主动用玩笑接了下茬。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也放下了心,秘书长请客是真心的。

    “去找饭盒吧,别饿着。”

    这句话看似是李学武对于海棠说的,其实也是对那些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开口的广播电台在现场的职工说的。

    他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人人有份啊,请于喆同志和赵雅军同志辛苦一下。”

    站在走廊里守着两个大餐桶的就是于喆和赵雅军两个,是被李学武拉的壮丁。

    被拉壮丁的还有王露,她要负责给这些人分发馒头或者米饭。

    “是猪肉炖土豆!还有白菜炖豆腐!”

    有人第一个取回了自己的饭盒,当餐桶打开以后,于喆和赵雅军帮他们打了饭菜后,便有人笑着将两个菜的菜名报了出来。

    猪肉炖土豆,别说猪肉有多少,仅仅放了猪肉就是荤菜,这年月可是很难得的。

    另一个白菜炖豆腐也不是小菜,豆制品也不多见,谁家要是招待客人兴许会买豆腐,平日里很少会吃到。

    今天秘书长请客,一荤一素两个硬菜,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