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一章 开启民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一章 开启民智 (第2/3页)

知晓你母后的好意,今天在朝堂上将这件事说出来,目的也是为了稳固你太子的地位。都说母凭子贵,你这个太子父亲,也是一样啊。”

    “有了孩子,才说明你后继有人,不要以为这个问题不重要,一个有儿子的太子和没有后代的太子,差别很大的。”

    李贤了然的点点头,虽然有这个准备的,但是,朝臣的反应,还真的出乎他的意料。

    翘起二郎腿,李治想了想又说:“你现在是太子,不单单要学习,向别人证明你够资格当太子,还需要给皇族谋福利,向朕,包括整个皇族证明,你够资格当皇帝的继承人。今天两本书的事情,你不要告诉朕,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

    拥书自重和拥兵自重差不多,李贤还是很清楚的。

    坐在宦官搬来的椅子上,扫视了一眼周围。看到太子的动作,李治毫不犹豫的挥挥手,不相关的宫女宦官都离开了,仅剩下真正的心腹,分散到了窗口门口。

    见没有外人了,李贤才开口道:“阿耶,自从被郑家坑了以后,儿臣就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扳倒他们。说实话,五姓的底蕴深厚,就算咱们皇族,也不能名正言顺的干掉他们。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存在,对皇权,是一种挑衅,更是影响了寒门士子晋升的道路。”

    听到这段话,李治皱眉道:“你想通过扩散这两本书,影响五姓的地位?这不是杯水车薪是什么?况且,天下读书人,五姓和各个世家门阀,就占据了九成以上。九成啊,你想让剩下的一成去撼动九成的地位,无异于痴人说梦。”

    李贤叹息道:“这一点儿臣自然清楚,但是,咱们不能因为收效甚微,就不去做啊。愚公移山的道理,您应该是清楚的。两本书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二十本,二百本呢?有朝一日,当读书人不再是稀缺品的时候,五姓等世家,还能凭借这个高高在上吗?”

    “你的意思是开启民智?”

    听到李贤的话,李治眉头锁的更紧了。

    愚民之策,本就是帝王学说中最重要的一点。

    开启民智,岂不是和帝王学说背道而驰?更何况....

    “且不说开启民智跟愚民之策背道而驰,就是投入,也是难以想象的。太子,你想要通过这个方式对付世家,跟拆东墙补西墙有什么区别?说到底,你的做法,收效甚微,甚至有可能引起更大的麻烦,还不如不做。”

    说完,李治就盯着李贤看。他了解太子想要做事的想法,但是他绝不希望太子因为想要功绩,结果就闷头往前冲,什么事情都不考虑。

    看到李治的眼神,李贤笑了一下,起身拱手道:“太宗说过,君为水,民为舟,就是阿耶您,费尽心思安插那几个管事,做这些,也是想要让儿臣获得百姓的支持。虽然只是部分的百姓,但是,哪怕只有一个村子,其效果也是无法估量的。”

    “种种迹象表明,不管是太宗皇帝还是您,都清楚的知道,只有百姓才是国朝的基石,皇帝,只要得到百姓的支持,那么,皇家就能坐稳至尊之位而不怕被谁推翻。”

    “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试着,站在百姓的一方呢?您这些年来扶持新兴将贵,想要让他们结合传袭贵族,共同牵制世家的力量。或许,您自己也清楚,这样做,也只能牵制世家一时,却无法一直奏效。毕竟,五姓不管是直接参与朝堂还是嫁女儿拉拢女婿,都有的是办法将您束缚他们的力量,化为己用。”

    “如此一来,儿臣若是继承了您的位置,恐怕就要再立新贵族,跟世家抗衡,同时,还要打压传袭勋贵,控制勋贵的数量。这样做的话,就走进了一个怪圈儿。往后的皇帝,总要进行这一套,来维持自身的地位。一代两代还行,再往后,谁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弊端。”

    “而站在百姓的一侧,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一般来说,一个朝代,很难因为兵变就崩溃,而若是百姓揭竿而起,那么这个朝代的崩溃,也只是旦夕之间而已。”

    “而想要站在百姓的一侧,就要为百姓谋求福利,愚民之策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是,运用到极致,就不稳妥了。若是开启民智,世家的优势,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