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章:天下大同 上(大结局求订阅) (第2/3页)
的暗中支持,双方的实力和其他王子就更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所以双方很有默契的边两边交战,边清剿着其他王子的势力,他们也不想到最后分出胜负之后,反而被其他的王子摘了桃子。
所以草原上的那些王子反映的稍微慢一点的,便都已经被这两个人给诛杀。
只有一个王子心思比较活络,见势不妙直接就向着大秦逃跑,寻求大秦的庇护。
大秦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直接把这个人护住,日后有这个人之后想要对草原出兵也有个由头。
到时候无论是大王子还是四王子继任了草原王,大秦都可以以那个人是叛党的名义扶持这个逃出来的王子进攻草原,让草原王成为大秦扶植的一个傀儡王,这也不失为一条好办法。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太早,还是要等大王子和四王子分出胜负之后,并且看一看他们对大秦的态度,之后才能作出决定。
随着双方交战越来越久,草原王终究挨不住了,开始召集草原上的大臣,来交代身后事。
对于大王子的叛乱,他如今都不甚在意了,人都要死了,哪还顾得了这些,只是他仍旧把王位交给了四王子。
他心里清楚,若是让大王子上了位,日后很有可能大王子会把草原卖给大秦,而四王子如果继位,最起码还能让草原保持独立。
但是他想得很好,却高估了草原的实力,草原上的实力本来就弱于大秦,再经过一番内耗,无论是谁继任了草原王,若是无法保证对大秦的尊敬,胡亥可不介意发一次兵。
到时候就让逃到大秦的这位王子接任草原王,也不算大秦干涉草原内政,借兵帮人复国,从来都是只会留下好名声,而不会为人诟病。
尽管已经得到了大秦的帮助,但是大王子那边实力毕竟还是明显弱于原来草原王的势力,更何况原来四王子手下也有自己的势力,所以在把其他王子都清理了过后,双方真正展开决战,大王子节节败退。
这个时候他想向大秦请求兵马的支持,大秦自然不会答应,在草原上出兵,只会浪费自己的实力,还是要让他们自己分出胜负的好。
只不过又给大王子支援了一批资源,让他即使是失败,也能够把时间拖得久一些。
草原上陷入混乱的时间越久,他们的实力自然就会变得越弱,当然若是此时大王子向四王子投降,可能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草原上的实力。
但是对于大王子来说,他就是想要拼一把,要么成为草原王,要么战败身死,他根本没有想过臣服于四王子的事情。
草原上的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项羽终于忍不住出兵了,再不出兵他觉得手下的士气就要低落下去了。
他很清楚士气的作用,所以项羽不得不出兵,当项羽主动出兵的时候,王离能做的选择就很多了。
首先自然就是命令与项羽统治的这几个郡相邻的城池城门紧闭,任何人不得进出,如果有人来攻击,据城死守,援军肯定会及时赶到。
王黎这是害怕项羽出来之后不跟他决战,反而去偷袭如今由于他的到来而放松警惕的那些城池。
那些城池都认为王离都来了,项羽怎么敢攻打他们,他们可以据城而守,项羽一旦攻击不下来的话,就有可能被王离赶来围攻,变成腹背受敌。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如果项羽能够轻松打下城池,赶在王李元军到来之前就占据了这个城池,自然就不用担心会腹背受敌。
所以王离让这些城池的守将加强了警惕,若是谁到时候掉链子,被项羽给捡了便宜,那就是要灭九族的罪过。
项羽在试探式的攻击了几个城池,发现无法轻松啃下之后,就放弃了这个战术。
他若是真的就盯着一个城池猛攻,那反而会让王离高兴,而项羽没有察觉到的是,当他几个城池试探过去,一个城池都没有攻击下来就撤退的时候,手下的士气开始不可避免的滑落。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且项羽又不是胡亥,他也没有打游击战的经验和这种想法,尽管之前王离和他打过游击,但是对项羽来说,让他去打游击战,他是接受不了的。
占到一点便宜就跑,占到一点便宜就跑,他觉得这有点像是无赖的打法,他更想直接摧枯拉朽的击败对方。
但是战争的最终目的终究只是取胜,至于在这其中你用了什么方法,这种方法是否人道,是否堂堂正正,全部都不重要。
王离最终也没有据城而守,项羽并不傻,如果王离据城而守的话,他不可能主动来攻击,有王离和大军在的城池,肯定是最难攻破的城市,如果他想主动攻击这里,他还不如就去攻打其他的城池,最多也只不过是绕点路而已。
所以王离只有出城,项羽才可能和他展开决战,既然如此,王离自然也不会怂,他手下的王战,季春,苏康等人,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而如今项羽手下只有一个季布,就算自己这边不利用守城的地形优势,和对方硬碰硬的打上一场,王离也并不畏惧。
而这个时候韩信带兵的威力也显现了出来,500个士兵绝对不能算多,一个千夫长手下带的人就比韩信带的人多了,咸阳城周边的匪患和那些野兽却都已经被韩信给处理掉,并且他手下的损失并不严重。
最关键的是韩信还顺便又抓了一批鬼谷派往咸阳打探消息的人,这些人知道,如今咸阳城里管制严格,所以他们白日进城,下午便出城,借助一些人数比较多的商队来洗白身份。
只不过他们被当成土匪,所以韩信直接把他们给抓了起来,看了看他们不像是简单的土匪,所以上报了胡亥,经过子婴的审讯,得知了他们是鬼谷又派出的一批人。
胡亥心中感慨,鬼谷真是亡我之心不死,只等王离和项羽的大战结束,如果成功取胜,他便要让人带大军围了鬼谷,到时候管他里边是神还是鬼,抑或只是装神弄鬼,通通弄死。
而此时,远在千里的神仙峰上,王小二和他年轻的师兄少年石坚一同前来拜见师父,中年道人仍旧背身对着他们,尽管得到了道种,又得到了身具大气运的徒弟。
可是随着如今大秦本该消亡的气运重新变得昌盛了起来,王小二身上的气运则是渐渐的变浅变淡,也不知道他的后代还能不能像原来的历史当中出现王莽那种帝王。
而少年石坚,作为天生道种,身上的气运倒是并没有被削弱,他未来也确实有可能修得道果。
但是全天下的运道是有限的,大秦如今占据了大部分的气数,则这些求道者就无法得到足够的气数,从古至今,凡修得道果者他们成到的时机一定是帝国最衰弱的时候,甚至很多都是在改朝换代的时候。
他们可以趁机把大半的气数集中到自己身上,可以说是就是用举国之力养一人,并且他本身还得是钟天地之灵秀,本身便具有大气运的人,才有可能修得道果。
所以对于中年道人来说,只要大秦继续昌盛下去,他就永远不可能修得道果,哪怕是他日后夺取了天生道种少年石坚的运数,估计也很难让他修成道果。
而他心中毕竟也对这两个徒弟生出了感情,既然得知事不可为,便决定放手,开始把自己全身的绝学对王小二和石坚倾囊相授。
石坚天赋异禀,学习的极快,但是本人有点小聪明不够努力,王小二学的缓慢比较笨拙,但是却足够勤奋,所以两个人日后谁会更强,中年道人也看不出来。
不要认为努力的人,或者十分努力的人,就一定能够赢了那些随随便便的人,有的时候天赋这个东西足以吊打一切努力。
更何况如果有天赋的人真的被努力的人超过之后,他自己只要稍加努力,就会再度把努力的人甩到天涯海角,这种事情本来就不公平,而这个世界的本质同样就是不公平的。
中年道人和鬼谷红袍老者以及邋遢老人都不一样,那两个人觉得自己成道的契机被大秦影响之后,会想办法去削弱大秦,认为让历史回到原先的轨迹,可能自己就会有机会。
但是中年道人却知道,既然历史已经改变了,那就不是人力可以把它纠正回去的,修得道果的人不现世,凭借他们还在路上的人想要逆天改命,只不过是痴心妄想而已。
所以他干脆就把一生所学都交给两个徒弟,之后便下山云游四海,是死是活就由天定,成道与否,也并不强求。
他就算修不成道果,两三百年的时间也能活得,按如今人们的寿命来说,一家六世同堂的人可能从祖爷爷到最小的孙子都死光了,他还活着呢,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回到蒙山上的邋遢老人,伤势并不轻,他受的伤比李元方受的伤还严重,元方都休养了那么久才好,这还是胡亥,以大秦一国之力供给他需要的所有恢复药材,并且让徐福这种高水平的医师配合,这才让他恢复的那么快。
而邋遢老人又没有这个条件,而且他心中又太过着急,所以在疗伤途中就想强行修成道果,最终还是急火攻心,走火入魔,伤势不但没有变好,反而加重了。
他现在只能凭借自己的内力吊住自己的一条性命,但是已经无法出手,连平时进食也只能依靠大徒弟和小徒弟的帮忙。
他的二弟子方雪,如今在咸阳宫中过得还算很不错,无论方雪怎么样,邋遢老人都已经很难再见到了。
大徒弟怀了王小二的孩子,如今小孩已经生了出来,天赋并不像邋遢老人想象的那么好,当然比现在的王小二应该强不少,但最起码远远不如少年石坚。
不过大徒弟和小徒弟到都是对这个小家伙挺感兴趣,而且可能小徒弟对这个小家伙还更感兴趣,尽管大徒弟是这个小家伙的母亲,但是她清冷的性子一如既往,尽管是自己的儿子,也并没有感觉这个人有什么特殊。
她这一生做事好像都是听从自己师父的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