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始皇国策,起义要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章 始皇国策,起义要求 (第3/3页)

就会支持,这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需求。

    大秦帝国如果国政不改,除非一直有战争或对外征服的行动,通过掠夺不断从其他渠道攫取财富支持国内的开销。

    否则,这个有明显缺陷的体系能坚持十几年已经是始皇帝作为千古一帝强大能力极致的体现了。

    无论在古东方还是古西方,很多东征西讨打了无数胜仗的大帝国一旦和平下来,几十年甚至几年内就由于内部问题而自我毁灭了。

    重农轻商,尽管后世大多专家学者认为这个国策并不正确。但这在一个以粮食为存亡根本的封建王朝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封建王朝的发展初期其实算不上是错误,甚至可以看做是适应那个时代的国策。(古代东西方的封建含义差距很大,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看)

    但是重农却不轻赋,甚至还要加重赋税,这就是取死之道了,结果只能是农业也发展不起来,商业也发展不起来。最终造成农业和商业两边俱伤甚至俱亡的结果,这一点其实很让人感到可惜。

    大量的土地由于农民交不起赋税无钱耕种,不得已贱卖给少数有钱的权贵。大地主尤其是在朝中有官职可以享受免除赋税待遇的那些人会掌握大量的土地,收获大量的财富。

    但这些财富不会进入国库,无法支持国家的用度,只会用于壮大他们自己家族和党派的势力。

    这部分大地主(大多数也是官员)得到了财富又有官职在身,发展壮大之后会不会滋生起其他的心思?如果要处理,他们又占据高位,掌握的势力盘根错节,如果不能快刀斩乱麻,就容易引起大乱。

    让农民种了地,交完了赋税之后,结果剩下的粮食都不够自己一家吃的甚至根本剩不下来,这种局面一旦出现,没有谁愿意乖乖的去死。

    那么怎么办,他们会去找一个能让他们吃饱饭的方法,这时候所有的牛鬼蛇神都有了发展的空间。无论是宗教骗子还是起义军或者叛贼,都能利用这个时机兴风作浪。

    封建王朝,能否存续长久,其实就看它是否能保证大多数的民众不被饿死。

    只要不面临饿死的局面,没几个人会冒着人头落地的风险去搞什么起义,即使搞了起来也没有发展壮大的土壤,可能一个县令带着十几个衙役就能把这种叛乱平定。

    后世的那个共和国建立之后,有人自称皇帝,要篡权夺政,结果被一个片警就给轻松解决了。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温饱已经不成问题,所以任何反动的行为都没有生存的土壤。

    自古凡起义成功者,所处时代无一不是有大量百姓们面临饿死风险,并多数都处于战乱之中。

    起义军每到一处,都会有百姓自发加入其中,因为这里有饭吃。起义军中尽管有很多人会战死,但总人数往往反而越打越多,形成大势,一举覆灭前朝,建立新朝。

    就像现在的大秦,就正是这个牛鬼蛇神都有发挥空间和生存土壤的时候,起义军已经出现了很多路,楚狂人心里苦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