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贺兰雪 第十五章 长缨在手㈤ (第3/3页)
自己可能连一个谥号都没有。
文明,一切都是建立在刀锋之下的文明,刀锋当然不是文明的全部,但至少也是一段文明的开始,这段文明通常也是在另一个刀锋之下结束。然后,轮回往复,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更替着。
赵诚不知道这个贺兰王国是在蒙古人手中灰飞烟灭,还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将这个国家地灭亡算在自己地名下,至少自己充当了一回实实在在的刽子手。在短暂地惆怅之后,他踏着西夏最后一位皇帝地鲜血,向中兴府内走去,因为察罕和阿术鲁手下的蒙古军都跃跃欲试,享用着这最后胜利之后的战利品,只得赵诚先入城,这也是铁木真同意的。
李的死亡,导致他的文臣武将和所有西夏百姓最后的侥幸心理立刻崩溃了,他们呆若木鸡,跪倒在李的尸体旁边,无声地抽泣着。尽管他们当中并非都是十足的忠诚之人,也许还有人曾对西夏皇族心存过不满,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一个末代帝王屈辱性的毫无还手之力的死亡宣告他们都成了亡国奴。
王敬诚、刘翼和何进等人看了看李的尸体一眼,撇下心中复杂的念头,跟在赵诚的身后欲往中兴府城内行去。
赵诚在路过一大帮看上去像是西夏文官模样人身边的时候,他勒住了赤兔马的缰绳,锐利的眼神打量了一下这群偷偷怒视着他又匆匆躲闪的文臣们。
“我现在就要入城,谁能给我带路?”赵诚冲着这些人高声问道。
底下一片寂静,纷纷低着头,没有人回答他,赵诚讨了个没趣,却也早就预料到这一点。察罕和阿术鲁在一旁偷笑,他大概是对赵诚这么客气的举动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他们早就盼着赵诚能快一点,好让手下人入城“收集”他们的战利品----赵诚好说歹说,只得到两个时辰的时间,这意味着在日落时分,赵诚必须让这群如饥似渴的士兵入城“工作”。
“我入城不是取金银,也不是去你们家里翻箱倒柜。我只对皇家典籍、礼乐、名册,番汉书籍,还有你们官府所存的法令、公文感兴趣,总之一切与文有关的东西。”赵诚道。
底下出现了一阵骚动,但终归还是没有人站起来。
“煌煌文章,本是圣人之学,无论番汉文字,著者皆称道德文章;皇家礼册,原是上位者名器之仪,毋论合与不合古法,也成一家一姓之礼;官府之法典、律令,为牧守万民之准绳,遑论适与不适,严与不严,皆可供后世借鉴施政之得失,诸如此类。白高夏国嵬名氏已亡,如大河北去,前者不可追,后者犹可待也,唯文字者流传万世!”赵诚高声说道,“在下赵诚,尚读过几年圣人之言,无论执政者贤愚与否,文字本身无罪。昔秦皇灭六国,然后有焚书坑儒之举,至今儒者扼腕长叹。赵某不愿见此祸在中兴府中重现,所以舍命从成吉思汗处求得允许,先入城搜集夏国遗书。”赵诚继续道。
赵诚话音刚落,人群当中站出来一位年轻的文官,年纪与赵诚差不多,站在一群跪倒在地上的降臣之中显得鹤立鸡群,他的身边有人在拼命地扯着他的长衫。
“很好,你叫什么名字?”赵诚面带微笑地问道,试图展现出自己最亲和的一面。然而,他的微笑在这些降臣的眼中却是十分憎恶的。
“生不改姓,死不改名,敝人高智耀,乾定三年(1225年)进士,家祖故左丞相高良惠是也!”年轻长衫文官高声回答道。
“哦,原来是高丞相之孙,失敬了!”赵诚道,“你可愿带路?”
这位高智耀没有说话,默默地转过身去,引着赵诚迈入中兴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