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婚后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婚后续 (第2/3页)

气道:“瞎说,我会带不过来?”

    “我身边的人手可不少。”

    成蟜心道身边的人手能够祖母一样吗?

    不过也懒得跟自己母亲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辩论了。

    不出意外,他要是有了孩子之后,韩夫人肯定会长期住在府邸中了。

    虽然王宫离府邸挺近,但终究不如住在府邸方便。

    成蟜也不排斥跟自家母亲住在一起,反而很简单。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自家母亲在府邸中就如同镇海神针。

    后宅这座大海,大风大浪是别想掀起来了,顶多有些小风小浪。

    “行吧,您说的都对。”

    “用膳用膳,昨晚上光喝酒了,又操劳了一个晚上,还真是有些饿了。”

    此言一出,炎妃的俏脸的红霞晕染到了耳垂,心中有些羞恼。

    这事儿怎么能够在婆婆面前说呢?

    周边伺候的年轻宫女,府邸中的丫鬟,也是一个个心跳加快,脸颊发烫。

    作为过来人的韩夫人倒是不介意,反而乐得自己儿子身体强壮,不过表面上就不是如此了。

    “瞎说什么呢?”

    “口无遮拦!”

    “绯烟快来我这儿,我们母子俩好好聊聊,不理他了。”

    炎妃闻言连忙走过去,挨着韩夫人坐下,陪着韩夫人说话。

    对于炎妃,韩夫人是真的很满意,简直没得挑。

    再加上以前赵姬在赵国,没怎被折腾,因此说话和颜悦色的,也不会立什么规矩。

    俗话说媳妇儿熬成婆,古代新媳妇过门一般都是要立规矩的,特别是奉行儒家以孝治天下的朝代。

    哪怕是通情达理的婆婆一般也是要立的,只是时间更多,被折腾得轻一些。

    遇到不好相处的婆婆,嘿,那就惨了。

    晨昏定省是基本的,哪怕不用什么特殊手段,就让新媳妇在跟前伺候着那也是非常难受的。

    想坐下,不可能的?

    基本上一站就是一天,脚都给你站肿,站到麻木,甚至最后连麻木都没用了,一双腿完全不是自己的了。

    ……

    其实客观的说,主张严刑峻法,以刑止刑的法家未必要比儒家更好。

    否则后世那么多朝代,也不必用儒家的治国之道了。

    法家以制度,法令为先,商鞅变法之时,曾有一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不可谓不公正。

    然秦法严苛,民怨沸腾,以致二世而亡,这就是成蟜要与时俱行变更秦法的用意所在。

    打天下的刑法和坐天下的刑法绝对不能一样,必须要进行客观的变革。

    要顺应时代,天下一统就如同卫庄所言,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了。

    新的时代还在沿用旧法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

    汉代之秦,首推黄老,后尊儒术,果天下大兴,然至前宋,儒门大兴,文驭于武,却有澶渊之辱,南迁之祸。

    同样是儒家差别为何如何之大?

    这里面儒家变味了肯定是重要原因,汉儒跟宋儒整体差别之大,好似两个物种一般。

    儒家可塑性极强,能够根据当权者形状变化,这是儒家能够脱颖而出,传承千年的最重要原因。

    汉朝得国正确,强盛无比,儒家变得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宋国得国不正,偏安一隅,儒家就变得日落西山,死气沉沉。

    宋国不是朝,不是大一统,根本没有资格称作朝,自称朝是往其脸上贴金。

    宋国走错了道,也是导致其屈辱的重要原因。

    也不一定非要用法家,儒家派系众多,有的观点甚至完全相左,不是没有适合宋国的儒家派系。

    说白了治国之道,未有万世不易之法,法家求公正,儒家重仁恕。

    二者皆为煌煌正道,用之适宜,则国家兴盛,用之不宜,则为取祸之道。

    法家和儒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方法不一样。

    就让国家长治久安来看,儒家的仁恕之道是优于法家的。

    至少是优于严刑峻法,以刑止刑的法家。

    举个简单的例子,出生入死的国家功臣好不容易到了该享受享受的时候,结果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按照法家的理念,制定的律法,应该卡察了,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你要是旁观者自然拍手叫好,大快人心,但你若是功臣你受得了吗?

    其他功臣又会怎么样想?

    作为顶级勋贵,开国功臣,如此朝不保夕,干脆……

    激进点的直接反了,怂一些的兔死狐悲,中间点的就待时而动了。

    历史上聪明人无数,用儒家不而我用法家自然有其根本道理。

    古代的人大多目不识丁,你跟他讲律法等于对牛弹琴,又容易被懂律法的官吏蒙骗欺负。

    儒家的理念就好动多了,也非常符合人性。

    当然,历朝历代帝王治国做法都会引用法家的思想和做法,只是不管是帝王,还是下面人,都不会宣之于口。

    可以做,但不能说。

    法家其实从未在华夏的历史上消散,只是隐匿了起来,不是主流思想。

    ……

    婆媳两人小声的说着话,不时轻笑两声,气氛很是融洽。

    没有人理自己,成蟜也不在意,随意找了一张椅子坐下,捏着一块桂花糕自顾自的品尝着……

    半盏茶的功夫,早膳备齐了,婆媳母子三人就一同用膳。

    用完膳,韩夫人也没有放炎妃离开的意思,成蟜就陪着继续坐了一会儿。

    正想离开时,韩夫人突然叫成蟜把其他女人也叫来,成蟜只好派人去传信。

    婆婆叫人,自然没有人敢不到,也没有人敢拖延。

    很快。一群莺莺燕燕就到齐了。

    一个个穿着都是往端庄优雅上打扮,还都是老老实实的,哪怕焰灵姬也不例外。

    然后……成蟜就被打发走了。

    用韩夫人的话就是女人家说悄悄话,男人就不要听了。

    不听就不听,成蟜没所谓,反正最后他都会知道,而且估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估计就是敲打一番,替炎妃撑腰,确立炎妃的地位,后面就是打一棒给颗甜枣的赏赐了。

    事实上情况跟成蟜估计的差不多。

    成蟜的后宅也没出过什么重大的幺蛾子。

    韩夫人自然不会吃错了药搞乱自己儿子的和谐大家庭。

    下午,韩夫人带着成蟜和炎妃入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