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三章 .赵家父子祭山:位卑未敢忘忧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三章 .赵家父子祭山:位卑未敢忘忧国 (第3/3页)

门道。

    一旁的马玲、赵春瞪着大眼、小眼,看热闹感觉挺有意思,而赵有财、王强、张援民这些人却是听出不对了。

    放山和打围不一样啊,打围随便走,跑到大兴安岭去都没人管你。

    可放山不行啊,这年头打人不经官,人们就守山规,就连想当年的邵家帮,捞过界不也被人撵回去了吗?

    所以,放山祭山跟打围祭山不一样的是,放山祭山只能求山神爷老把头保佑自己活动地的参怎么样,求不着外头的。

    按理说,赵军只求岭西的可以了,根本没必要把岭南、岭东沟加上。

    而他们还都知道赵军懂行,那赵军还这么说,就证明这小子要把放山的活儿干到岭南、岭东沟去。

    赵军还真是这么想的,去年他到邵家做客,邵家请他帮忙驱虎,赵军给出的条件是,让邵家人告诉他一个老埯子。

    这不符合赵军性格,而赵军要这个也不是跟邵家抢食,他只是想要一个能进入岭南放山的资格。

    还是那句话,这年头的跑山人讲规矩。等到二三十年后,什么山规呀?钱特么比啥都重要,见着山财的人,脑瓜子削个尖的上。

    那时候,也就没有捞过界那一说了。只要这树、参园不是你承包的,属于山财,那我就开。不服你就打我,你打完我,我一报官,利润比抬苗野山参还大呢。

    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人都不守山规了,才让赵军知道了岭南、岭西、岭东沟的几个老埯子的方位。

    他跟邵家谈条件,就是想到岭南去起老埯子。之前赵军都放弃了这个打算,但邵家人来参加他婚礼时,又谈到了去年的约定。

    既然事已至此,反正都折腾了,赵军就想着到时顺路起两个老埯子,抬几苗棒槌够这几家人过个肥年就行了。

    赵军不管别人怎么想,此刻接着五行俱全,继续喊道:“百年不长锈,千年不长斑!”

    这两句话,也是求山神爷老把头保佑野山参品质的。

    有的野山参,参皮上会长锈斑或斑点。这样一来,其它须、芦、纹、体再好,那也是次品。

    而野山参长锈,是因为土壤里有亚铁离子、锰离子,同时野山参生长的土壤水分大、通透性差,铁元素、锰元素在野山参表皮沉淀,就有那种类似铁锈的色斑。

    至于斑点,则是气候的原因。比如今年旱,野山参汲取水分不足,生长代谢受影响,皮上就会有斑斑点点。

    老辈放山人不懂这些是怎么形成的,但他们知道锈、斑不好,所以就有了这么两句。

    喊完这两句,赵军声音忽然拔高了几分,大喊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两句话不是赵军自己家的,而是放山行辈辈传下来的。

    这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喊声落下,赵军弯腰鞠躬,双手随之落在双膝上。

    王强、李宝玉等赵家帮人见状,纷纷学着赵军的样子,双手扶膝向老爷府鞠躬。

    赵有财也想鞠躬,因为他记得赵军说了,等放山的时候给他也领着。但此时赵有财想到,如果自己跟着鞠躬的话,那就好像自己也是他赵家帮人了。

    虽然都混成光杆司令了,但赵有财仍保持着自己把头的架子。

    而就在这时,赵有财感觉到有人在拽他胳膊,赵有财斜眼一看,就见张兴隆把脸凑过来,小声在赵有财耳边道:“我们都不会木帮那套词啊,你会不会啊?”

    赵有财闻言,当即摆手示意张兴隆退下,并道:“我会。”

    赵军带着赵家帮的人,向老爷府三鞠躬后,就听赵有财喊道:“奉告山神爷老把头,保佑我们木帮兄弟人马平安,号喊震天。肩膀能挑千斤担,双脚踏遍万里山!”

    木帮拉套子得用着大牲口,所以有一句人马平安。号喊震天,指的是木帮抬原木时喊得口号。

    赵有财喊完,带着西山屯人向老爷府三鞠躬。

    这时山风吹过,崩碎的炮仗红纸四处飞舞,三柱清香缕缕而散。

    “都跪下!”赵有财率先跪倒在地,同时回头呼喊站立远处的赵军等人。

    去年赵军带赵有财放山,就发现这老小子见啥都跪,一整就磕头。

    随着众人齐刷刷跪下,赵有财“咣咣”就是三个响头。等磕完头,赵有财跪直了身子,再次摆出仙福永享的姿势,大喊:“山神爷老把头……”

    赵军等八十多人,齐声接道:“开门呐!”

    喊声震天,回荡山间。

    得亏雪都化差不多了,要不都容易让他们喊雪崩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