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章(三) (第3/3页)

,不太相信四川黑社会的厉害。不管怎么说,这就是目前这个家庭的正式由来。

    大姐说到这一段时,三言二语打发过去,我几次回到这个题目上来,她几次虚虚地迈过去。我知道她不是对父母结合不满——正是靠了这个婚姻,她才活了下来——而是觉得这种贫贱夫妻的事太实际,不。我找到过父亲陪到城中心相馆拍的一张照片,梳的流行发式,穿了她最好的衣服,折价买的一件白底白花绸旗袍。日本投降时,急着赶回南京上海的人家,带不走的家当,就便宜卖了,那时有好几条街有人专收专售。父亲不在照片上,抱了大姐,端坐于一花台边。照片上的小白花的粉红,是后来大姐加上的,给平淡黑白照片上添了点儿韵致,照片上的人在框起来的尺寸里,眉眼很沉静,甚至有点儿忧郁,看不出她内心痛苦还是快乐。这是我能追溯到的最美的形象。

    7

    家里有门亲戚,叫他力光么爸,但不和父亲一个姓,我从来没问,也没想过,以为是家里认的干亲。他一来,就是不在家,也与父亲关起房门,说话声低得听不见。看来他就是头的弟弟,大姐说的小名火林娃的人,大约文革开始,他就很少来家,以后也就没见到过了。这也许和大姐说的与“反革命”几字的瓜葛有关,彼此没联系,也就减轻了祸事临头的担忧。

    力光么爸的样子,我已忘掉。

    我在大姐脸上,想象那个她叫作生父的男人,会是个什么模样?他不象一般重庆男人那么矮小,瘦弱,他喜欢穿长衫,戴帽子,是个风流情种,偶尔吃点。朋友义气重,可以有难同担,有福共享。这么一个和有紧密联系的人,一个我从未看见过的人,无论多么真实,对我而言,也只是一个。

    他曾被派去江北的兵工厂,捕捉在那儿半公开制造炸药的共党,却一身是血败逃,被吓坏了。为此,在中他没有得到提升,在家中发酒疯,砸坏结婚时客人送的所有的匾,用脚踩,狠抓自己的,才明白这男人日子并不一味轻松。时局一天比一天紧张,街上巡警和便衣增多,半夜也会听到敲门声,清查共党。他常常不在家,突然,也会突然就走掉。这样的日子,恐怕离开时也没有多少留恋。

    大姐说,这个男人走到哪里身上都不必带钱,到哪里只要发一声话,就有小喽罗、小流氓跑前跑后,将钱递上。

    “流氓头子罢了,这有啥子值得说的?”我不以为然地说:“幸亏妈妈抱你出走,否则,解放了,你还会有好日子过?”我想煞煞大姐的傲气。现在我明白了,她为什么老抱怨这个家穷。

    “你说得有点道理,”大姐清清嗓子说:“哪条道,我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共产党占领重庆前不久,一场大火在重庆上空腾起。火蔓延着,顺着夏季的江风沿山坡往上卷。临时板棚,吹到就着火。泊在河滩渡口的木船趸船也燃烧起来,贫民百姓在火焰中奔逃。

    抱着未满周岁的二姐,牵着三岁的大姐,尽量躲避着尚在冒余烟的房屋,沿江岸寻找父亲的船。到处都是烧伤呻吟的人,狂奔乱逃的人,不相识的人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地聚哭着,大人寻找孩子,孩子寻找大人。还有人在拾没烧坏的碗勺,也有人用木桶往已经烧得焦黑的柱梁上泼水,还有人飞跑过街狂呼亲人的名字。

    火熄之后,一船又一船运载江里江边的死的人,往下游江滩的大坑堆埋。朝码头中心一个大空坝,却在烧街上的尸体,架着柴泼着油烧,穿黑制服的警察站在一旁。死人的气味跟着滚滚浓烟,罩住了整座城市。

    有个孕妇在翻找尸体,认自己的亲人。小孩烧死最多,身体缩成一小块炭。一个老头坐在石梯上,脸上黑糊糊的一条条,他让三岁的孙子坐在木箱上,等他回去从火里抢东西,回来时箱子和孙子都不在了。

    听到重庆饭店那头传来枪声,说是抓到了放火的人,毙掉了。是否真如街上传言,是国民党的消防队在水里渗了汽油,使火越燃越旺?还是共产党地下组织放的火,以增添老百姓对旧统治者彻底绝望?

    谁去弄清楚?这是个兵荒马乱,每天要死上千上万人的日子,重庆大火不过只是小灾小难。

    这场罕见的大火发生于1949年9月2日,它熄灭之后二个月,即1949年11月下旬,这座终于落入共产党军队合围之中,长江上船员大都弃船溜跑了,都知道在重庆这水道枢纽打仗时,船最惹祸。

    父亲舍不得船,哪怕是老板的船。十几个国民党士兵把一个个封得严密的军火木箱运上船。父亲在刺刀下被迫驾驶船,他只得用棉被裹住全身,仅露出和手。船上溯长江,从第一声枪炮响起,父亲就用他对航道水势熟悉的全部知识,大拐“之”字行进,躲避船外两岸飞来的炮弹。押船的一个军官大腿被子弹击中,倒在驾驶室昏了过去。血溅到玻璃上。士兵惨叫着,有的是跳入江,有的跌趴在到船?a href='' target='_blank'>8盖椎拿薇簧希谝惶惨惶猜系木鹚媸倍伎赡?a href='/book/baozha/' target='_blank'>,但是父亲却奇迹般冲到了目的地。

    当官的掏出两块大洋赏给父亲,算是租船的钱。然后,用指着父亲说:“要!”他跳到岸上,给士兵下任务。

    父亲的胆子已掉光了,但是他把船开来本是为了救船。他当没听见一样,便将船掉头往回开。在船离朝两里路远时,炮火过于猛烈。他怕船被打沉,便将船开向黄沙溪的河滩搁浅,想保住船。

    那天,这个古怪多劫的城市已经很寒冷了,人们皆在抢购粮食或逃离战区。又有了身孕,在通向江北桂花街的石阶上,她拎着一麻袋干胡豆,抱着二姐,让三岁的大姐自己走。江面炮火不断,风把树刮得弯到地面,把硝烟刮进深蓝色的雾中。跨进房门,血从她的身体里流出,顺着大腿冰凉地滴。

    她小产了。房东太太从门口路过,说掉出的肉团若是一个瓣儿,就是一个儿子没了,若是有两个瓣儿,就是个女儿。她边说边用涮马桶的竹棍去戳看,连连叫道:“是儿娃子,是个儿娃子呀!”

    听着房东太太离去的脚步声,躺在床上的绝望了,她认定父亲肯定死在运军火的途中,尸体随着船的残骸在长江里飘走。

    可是父亲从炮弹乱飞的江上回来了,脸被烟火熏抹得只剩两个眼珠子在动,吓得两个女儿哭了起来。一把紧紧抱住从那儿挣脱掉的父亲。

    三天后,要父亲运去军火的部队,被包围重庆的解放军部队歼灭,被捕的军官说出了那艘船,他对那个不怕死的年轻船长印象太深,但忘了说那两块大洋。

    清算的镇反、肃反运动,父亲交代不清,运军火的事,他写的检查详详细细,也忘了交待那两块大洋。父亲得救于他的一技之长,凭着他对长江航运的了解和熟悉,被留用了。长江上游金沙江一段,水流急,暗礁多,航标灯少,稍不留心,就会船翻人亡。父亲被派去,算是对他优待处置。加班次数太多,加班费不值几文,他的开始坏了。

    我很小时知道家里箱底有二块大洋。父母低低的声音争论执得很厉害,不象院子里其他两口子吵架那样呼天喊地,凶煞恶气,他们的声音畏畏缩缩。那时我人太小,缩在暗淡的墙根就跟不存在一样。

    “把大洋拿到银行兑换了,再借些钱,找个好医院,治你的,”说。

    “算了,已经这样了,治不好。”父亲道:“再说,去兑换,不就不打自招了吗?”当时我不明白他们怕“招”的是什么,现在才觉得他们的小心无不道理。

    8

    大姐打了几个大呵欠,望望山腰,路灯在那一片黑漆中特亮。她说回去睡觉吧。

    怎么这就完了?我问: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哪来的梅毒?

    那还不明白,大姐说,头从来没有戒过嫖妓,他传染给,传染给父亲。

    我说,这中间隔了好多年啊,什么时候发现的呢?父亲结婚前就知道吗?难道爸爸的不是开累坏的?

    “早治好了。哎呀你真烦!”大姐嚷道。

    她也许并非不愿意说个仔细,而是认为不值得,还对此有股不轻的怨恨。这是完完全全的中国贫穷市民生活,绝对无法化的。这一带肮脏潮湿长着苔藓的墙上,“包治性病,药到病除”招贴处处可见:尖锐湿疣龟xx烂痛滴虫阴痒菜花肉芽尿口红肿xx道流脓这类广告的读法我始终弄不清楚,上下左右前后怎么念,都是一堆乱糟糟的恐怖符号,老在指向最令人恐怖和羞耻的一些东西,在红太阳光芒最亮,中国社会最革命化,号称全无性病之国时,这些广告也没有完全,八代初又是贴得满街满巷。我从来不敢看个明白,也从不知道谁在医治,谁在求医。大姐一打住,我也被自己吓得没有追问下去。

    百度搜索“无忧看书网”或“5uks”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饥饿的女儿完本以及在线更新。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无忧看书网,提供经典谁说穿越好免费在线全文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