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这龙套是最强关系户吗?(6000字) (第2/3页)
进。
一本推理也就崩了。
笹垣润三买了“烤乌贼饼”,通过老板娘之口,叙述了那栋七层建筑里发生的事。
老板娘说可能是有小孩在里面玩受伤了。
但东野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果然接下来笹垣进入大楼。
大猪蹄子对案发现场的环境做了极为详细的描写。
细节面面俱到。
在大段的细节描写后,笹垣进入到案发现场。
“房间内没有像样的家具,靠墙摆着一把黑色人造革长椅,挤一挤可以坐三个人。”
“尸体躺在上面,是个男子。”
果然不出东野所料。
是命案!
接下来描写了这名男子的年龄、体型、尸体情况等等。
没有打斗迹象。
死者衣着整齐。
连头发都没有紊乱。
有五处刺伤。
胸口两处、肩部三处。
被刺杀后一分钟内死亡。
通过法医鉴定,推定死亡时间等等。
在东野看来,这些描写已经相当专业了。
他自认为,即便是他,也未必能做得如此出色。
心中对《白夜行》的评价再次拔高了许多,“有大火的潜质!”
之后确定死者身份,是一位当铺老板。当他妻子到来的时候,通过笹垣的视角,笹垣感觉“她好像在演戏啊!”
至此第一章结束。
她好像在演戏啊!
留下这么一个尾巴,引导着读者去猜测凶手。妻子的表现太不真实吗?或者她和这命案关联?妻子知情?是情杀?
重重猜测在东野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情杀无论在真实案件中还是在中,都非常常见,虽然很老套了,但就是百看不厌。
依然是作家们的取材源泉。
有了第一章的铺垫,第二章开始层层递进,分析死者是如何被杀。
“你觉得是什么样的凶手?”
“完全看不出来。现在顶多判断是被害人认识的人。”
衣着、头发整齐,没有打斗迹象,正面遇刺。
而且被害人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作者竭力营造了一种密室杀人的氛围。
被害人桐原洋介所在的空间出口被人从里面堵死。凶手不可能出去后才从“里面”封死入口。
那么除了被封的入口。
唯一的出入通道便是头顶天花板的通风管了。
平常经常有小孩玩游戏,通过通风管进入到这里。
尸体也是在这里玩的小孩发现的。
但通风管很狭窄。
成年人无法通过。
“难道是小孩杀人?”东野心头咯噔一跳。
这个想法冒出来的时候,连他自己都被吓到了。
但如果不是小孩,凶手杀人后是如何从里面堵死出口后,离开案发现场的呢?
一切似乎陷入僵局。
而且桐原洋介吃完晚饭来到这里,着装如此整齐,很显然是与人有约来到这里的。
见小孩没必要如此吧?
而且他也没必要来见小孩!
就算推理小孩杀人,一个成年人,会被小孩杀死?要知道人的求生欲是非常强的!
一桐原洋介一百七十厘米的体型。
一巴掌就可以将小孩呼飞。
所以小孩杀人这也说不通。
反倒是受害人的妻子哭得太假了……嗯,好像还有一笔款不见了!抢劫?仇杀?情杀?凶手杀人后如何脱身呢?
读到这里《白夜行》已经彻底让东野沉了进去。
无法自拔!!
即便他自己就是“推理作家”,但对于会说话的猪肘子如此精妙的编织剧情和引导读者。
他也是感叹不已。
而且他也无法猜!
经典开局、密室杀人,各种推理的规则和套路都呈现出来了。
猜!!
让读者疯狂猜!
达到这样的程度,一本推理就算是成功了。
因为好奇心和求知欲会推动读者一直读到最后一页,一直读到谜底被彻底揭晓。
没有人愿意前功尽弃。
这也是为什么一旦入坑推理,大多数人都会从头读到尾的原因。
“节奏感、层次感掌控得非常好。”
“对读者的引导和误导也做得非常出色!”
“这真的是他写的第一本推理?”
东野现在认为这本《白夜行》不逊色于自己的《嫌疑人》,开篇、情节、推理的技巧等等,大猪蹄子都做得非常优秀。
想想自己的第一部推理。
虽然他的第一本书也得了奖。
但现在倒回去读,还是会觉得青涩,不够成熟,情节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然而会说话的猪肘子这本《白夜行》,从目前的章节来看,文笔和技法都显得无比老辣!
根本不像首次尝试的推理作品。
这家伙有点逆天。
东野在心中感叹。
他还想继续看《白夜行》,然而第一天只更新了五章!
让他心痒痒。
成为作家后,他很难对一本“推理”如此着迷。他习惯了以专业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但阅读《白夜行》的过程中,书里的情节和细节描写,好几次让他忘了去审视和判断。
而是完全陷入到所编织的故事里。
东野对《白夜行》的评价非常高。
读者们读完后,反应则比东野还要剧烈。
“才五章!!短小无力!”
“啊啊啊,所以桐原洋介到底是怎么死的啊?”
“凶手是谁?太迷了!”
“看得我欲罢不能。”
“个人感觉比《嫌疑人》精彩。”
“大猪蹄子把断章狗之名发挥到了极致!”
“桐原洋介的儿子桐原亮司很奇怪啊,他的妻子也奇怪,当铺的员工松浦也貌似有问题……”
“那一百万现金去哪了?”
“西本文代也貌似与之有染。”
“西本雪慧竟然看《飘》……这么小的孩子,真的看得懂吗?”
“很早熟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苏小夕……三岁开始看《魔王饶命》!”
“哈哈哈,我也想到了小夕。”
“所以这场凶杀案到底是怎样的啊?每个人都有杀人嫌疑!太难猜了。”
“忍不住想看接下来的内容。”
《白夜行》的书评区已经炸了。
《白夜行》这本书在地球的评价也是不一。
有人说它结尾有些潦草,稍显烂尾。
但苏晨认为,结尾应该是原作者故意为之,因为这本书的悲剧色彩太浓,所以人物在结局时的归宿非常重要。
悲剧用轻描淡写的方式一笔带过,所造成的效果是难以想象的。
还记得《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被洪水淹没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没有任何渲染。
但对读者造成的冲击力却是史无前例的。
《白夜行》最后做人物归宿处理的时候,也有点这种写法的味道……
但《白夜行》的前面四分之三的内容,可以说没有任何挑剔可言。现在开篇就把读者们搞得“死去活来”。
无数的打赏、无数的催更。
看到这样的局面苏晨些许意外,因为成绩似乎比他想象中还要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