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挂历问世 (第2/3页)
光是这字典就足以让所有编写组的成员扬名立万了,若是三本书都出来,那还得了?
虽然自己排到第四位,可也不低了,总不能超过首辅与次辅吧?
冯铨心里已经知足了,具体的事情不用他来管,只需要安排好人手便可坐享其成了。
至于如何安排人手,冯铨已经想到了“补缺的原理”,这可是个让人相当羡慕的差事呢!
编写组需要多少人手?
先按一百人来定吧!
礼部出小头,但都是管理者,只需要指点下面的人如何行事即可。
翰林院出大头,就是让士子们找个活来做,别没事找事,省得再次招惹太子。
余下的缺口便可由通过殿试的部分新丁来顶替了,冯铨大致想了一番,心里便有了计较。
或许编写辞典与句典还需要费时费力,但初期只编字典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有了太子爷亲拟的范例,照搬过去即可。
连这都不会的话,那就回家种地去好了。
“殿下,挂历的样品印好了,敬请殿下圣揽!”
“嗯!正好爱卿在此,爱卿算是资深业内人士,可提下意见!”
《京师日报》出了关于“京城大捷”的特刊,有六十四版,那是相当之厚。
具体内容就是把从辫子攻城,到辫子退兵之间的前有后果,与数次战斗细数了一番。
文笔堪称水平,但正因为如此,才会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换成文言文的话,很多文化水准极其有限的读者就看不懂了。
计划印刷五十万份,这两天已经印刷了十万份。
不过根据上市后的热销程度来看,可能还得增印。
某姑父巩永固自然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这会儿印报纸就是跟印钱一样。
仅报纸广告这一块,光是税后刨去各项开支的纯利润,驸马爷便已经落袋了万两之巨。
印得越多,利润就越高,因为报纸广告不是打包出售的,而是分期刊载。
尽管新闻内容,可是广告内容是可以更换的。
经过某太子的指点,以每十万份为一期出售广告页面,五期刊位已经悉数卖光了。
姑姑、姑父两口子有了原始积累,以后跟某太子合伙经营娱乐公司,就有了充足的启动资金了,那玩意才是真正的烧钱项目。
仅次于巩永固这种直接吃肉的,便是撰写《关外秘史》的某无名氏了。
为了表示抗击东虏的决心,该作者又在京城被围期间,奋笔疾书,写了最新的一册。
吴伟业之前非常害怕东虏破城之后,抓住他,尤其是发现他所写的这玩意。
内容可是对他们的主子爷非常的不尊敬,得被凌迟处死。
吴伟业已经将此册作为自己的诀别遗言,不过也算是为大明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了。
没办法,自己的文采再高,也写不死皇太鸡,最多在书中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慨之情。
当然,根据上面的意思,还不能把皇太鸡写死,这厮只要活着,就还有利用价值。
等吴伟业做好了舍生取义的准备,都打算把自家房子给点了。
忽然又听说王师击退了入城的东虏,已然大获全胜了。
这下让吴伟业不禁有些傻眼,不知道这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直至上面来人说他的新书已经得到了肯定,可以出版了,他才间接确定下来。
既然可以出版,那便意味着自己又可以赚一笔了。
果不其然,很快他便受到了两千两银子的稿费。
这次比之前多一倍,一方面是由于吴伟业此次写的很多,利于销售。
另一方面,也是借着大捷的消息,全城庆祝,百姓们兴高采烈,舍得花钱,故而可以多印一些卖出去。
某太子遣人直接印了两万册,即便真卖不出也可以送人。
再说杨文岳与孙传庭远道而来,加上马爌那货,向三部派发五千本,一下子就弄出去四分之一。
弄这玩意,某太子完全不图盈利,哪怕是亏损也要干下去。
原因无他,就是为了好好恶心一下皇太鸡!
据说留守沈阳看家的是掌管镶蓝旗的济尔哈朗,那么刚出版的这本书的主角自然是这货了。
皇太鸡也不会离开桌面,因为济尔哈朗可是要送这货一顶上好的帽子呢!
济尔哈朗与大玉儿……
光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