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未雨绸缪 (第2/3页)
然有部分人流窜入蜀境生事。我们夺下凉州、秦州、雍州已经与匈奴接壤,对付匈奴我们的重心目前还是以之防御北匈奴,然此法只治标不治本。匈奴世代居于草原,逐水草丰美之地迁徙。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不断的迁徙造就了匈奴人的彪悍性格以及与生俱来的骑战能力。匈奴骑兵的优势是汉人无法比拟的,远征草原大漠更是难上加难。征服匈奴应以腐蚀为主,兵甲为辅,全程分为三阶段。”
“陛下的见解到时独特,只是不知道这三部具体是什么?”诸葛亮称赞道。
我继续说道:“第一个阶段是腐蚀阶段。武装商队进驻草原,提供盐,铁,茶,丝绸,布匹,粮食,烈酒等奢侈品进入草原。全面控制匈奴经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当匈奴贵族习惯了中原的奢侈品,食物,烈酒之时必然是他们命脉丢失之时。并分化瓦解匈奴部众,可得奇效。
第二个阶段是防御阶段,匈奴人的经济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他们必然用出他们老手段,抢。匈奴骑兵来去如风,蜀军很难在野战中取得胜利,值得依托城池进行防御。匈奴入侵之时可以空间换时间,正面战场节节抵抗,派出骑兵杀入匈奴腹地,屠杀老弱,消灭牛羊。则匈奴必退。
第三个阶段是反攻阶段,此策略必须倾全国之力,否则难于使用,耗费钱粮太大。必到绝匈奴命脉之时方可使用。集结重兵步步推进,每到草原水源之地便筑土城以抗匈奴。土城附近可设堡垒无数,匈奴缺乏攻城手段,控制草原上水草丰美之地则匈奴命脉被断。
但是这种方法难收急效,必须耗用无数周折,历时数年才得见成效。然此法狠毒,匈奴很难破解。若有足够力量使用此法必使匈奴无处遁形,唯有远迁以避。不过用这种策略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草原上谁是强势的部族我们多可以用这种方法对付他们,无论将来谁是草原之王,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即使是冒顿复生也是没有翻身之地。”
“计划到时好计划,不过开始实施这个策略的时间不好掌握,太早开始侵蚀只会滋长草原势力;太晚开始侵蚀很难分化瓦解草原贵族。实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陛下心中可有人选呢?”诸葛亮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个计划的纰漏。
我讪讪的回答说:“至于人选还没想好,这个计划也是朕临时起意的。暂时还没想到谁能为朕分忧,不如汉中王揽下这个分化草原的任务?”
“清除异族对中原威胁本王义不容辞,只是现在局势不明朗,本王去处理匈奴的事务若是魏国跟公孙渊的战事发生变故怎么办呢?”诸葛亮问道。
“这不要紧,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