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千三百零三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千三百零三章 (第2/3页)

久居人下……说得好像你穿越前就特么不是牛马一样,怎么一穿越就变了?人的认知,不可能那么快就转变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元璋,老朱在造反前,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能够吃饱饭的和尚,他甚至乞讨化缘了三年,要不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他也没想造反,谁知道哪个狗日的要举报他造反,当别人举报你造反的时候,你最好真的造反了,所以跑去造反。

    刚开始造反的时候,他也没多大心思。

    就想跟着郭大帅好好干,结果没想到郭大帅不给力,各种勾心斗角,就是不干正事。

    眼看继续跟着郭大帅,肯定没好。

    拜托,咱们是造反啊!能不能有点主观能动性啊!输了,就只能全家死光光啊!

    所以只能赶紧另起炉灶。

    好么,炉灶起来了。郭大帅这个没用的,又跑来摘桃子。

    要知道,郭大帅来摘桃子这件事,是老朱把他救出来之后的事情。就这样,老朱依然没反抗!

    还是那句话,老朱当时没想那么多,也没那么多的野心!

    结果差点把自己折腾死。

    后来老朱黑化了,才渐渐变成了后来的老朱。

    人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时局和事情逼的。

    格尔显然没适应,他也没想过适应。

    所以给人当小弟,很正常,没有半点委屈。

    慕强,即仰慕强者,这一本能根植于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之中。在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中,强大往往被等同于暴力和权力,成为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核心。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看,慕强是人的天性。这种倾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已存在,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繁衍和生存。以狮子为例,它们渴望成为狮王,以获取更多的母狮和资源,同样,母狮也有类似的动机。在人类社会中,竞争的本质往往围绕着破坏性展开。谁能展现出更强的破坏力,或者拥有更高的杀戮能力,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导者。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以其强大的破坏力和杀戮能力,被誉为人类的帝王。尽管他屠杀了众多人民,但他的名字却为后人所铭记,并受到历史的敬仰。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原始社会,即便在现代社会,强大的人也往往能赢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你是否曾为某个行业领袖的演讲热血沸腾?是否曾在社交媒体上疯狂点赞某位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是否在追剧时不由自主地迷恋上那些强大、自信、掌控全局的角色?这种心理现象,就是“慕强“——人类天生对强者、权威、成功者的仰慕与追随。它深植于我们的基因、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中,影响着我们的选择、情感甚至价值观。在原始社会,人类面临猛兽、自然灾害和敌对部落的威胁,追随强者意味着更高的生存概率。部落中最强壮的猎人能带回更多食物,最智慧的酋长能带领族人避开危险。因此,大脑进化出了一套“强者优先“的认知机制:当我们看到强者成功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产生“我也想像他一样“的渴望。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模仿强者的行为模式,比如运动员的姿势、企业家的谈吐。强者往往象征着稳定和保护,比如古代百姓崇拜君王,现代员工追随优秀领导。拿破仑身高不足1米7,却能让数万士兵誓死追随。他的魅力不仅来自军事才能,更来自他塑造的“不可战胜“形象。士兵们相信,只要跟着他,就能赢得战争——这就是慕强心理的极致体现。

    慕强心理在现代社会以各种形式呈现,有些激励人心,有些却可能让人盲目。

    最典型的就是历史与神话中的英雄崇拜。

    几乎所有文明的神话里都有“超级英雄“——希腊的赫拉克勒斯、中国的关羽、北欧的雷神索尔。这些角色之所以流传千年,正是因为人类骨子里渴望一个无所不能的拯救者。

    另外,就是商业世界的“成功学迷恋“。

    乔布斯、马斯克的演讲为何总能刷屏?为什么“富豪思维““大佬语录“永远有市场?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