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埃及情结 (第2/3页)
洪清点点头,说道:“如果进攻一方也身在暗处,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伤亡了?”
“不错!”保卢斯说道,“但是,进攻一方因为要进攻,必然会暴露目标,他们怎么还能身在暗处呢?”
“有没有既能进攻,而又不暴露目标的办法?”洪清问道。
保卢斯摇摇头,说道:“我想不出来。”
保卢斯知道洪清已经有了在进攻的同时,而又不暴露自己的办法,于是问道:“洪先生,你有什么办法?”
洪清微微一笑,深吸一口香烟,然后将口中的烟气全喷到了保卢斯面上,问道:“你明白了吗?”
保卢斯沉吟良久,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赞道:“果然是好办法!洪先生,你太聪明了。”
18
那么,洪清想出了什么办法?
正是烟雾。只要德军在进攻时,释放大量烟雾,这样,藏在暗处的苏联鬼子就发现不了他们了。
德军借助烟雾,悄悄接近房屋建筑,然后,让德国“大刀队”与苏联鬼子展开近身肉搏,使俄国鬼子身在暗处的优势消失殆尽。
19
洪清还有一样专门用于打巷战的秘密武器。
二战前,捷克的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是非常发达的,因为它继承了奥匈帝国的衣钵,著名的斯柯达兵工厂就位于捷克境内。
这座兵工厂的武器产量极高,当时,全球各地都在使用它生产的武器。它生产的枪支更是因为质优价廉而享誉全球。
捷克的LT-38轻型坦克无疑是二战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坦克,不过,更确切地说,应该是“LT-38的底盘是二战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底盘”。
它的传奇性主要是因第三帝国而产生的。这种底盘背负这“拯救祖国,消灭法西斯”的神圣使命,但由于生产延误,它们还没出厂,希特勒的大军就灭了捷克斯洛伐克。
从此以后,生产工厂CKD更名为BMM,开始为第三帝国效力,其主要产品LT-38也更名为38(t)了。该型坦克及其各种自行火炮总产量超过6000辆,成为德国人的主力战车之一,它们背负着德军士兵几乎跑遍了所有战场,直到战争结束。
其中,德国人在38(t)地盘上开发了一种绰号“黑鲨”的坦克歼击车,这是一种威力强悍的自行反坦克炮,又被成为“追猎者”,在德国人闪击法国时发挥了极大作用。
洪清的秘密武器就是,在“黑鲨”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形成的。他把“黑鲨”的75毫米主炮换成了一具外面套有钢管儿的41型14毫米喷火器,能够一次性携带154加仑燃料,可以持续喷火87.5秒。按照平均每次喷射3—4秒,可以射击24次,有效射程为50—60米。
洪清总共改造了20辆喷火型“黑鲨”,装配给第352和353装甲喷火连,每个连10辆。这些喷火怪兽威力非凡:熊熊烈火把躲在建筑物里的俄国鬼子烧得像火鸡一样上蹿下跳。德军士兵随后掩杀过去,一举就攻占了俄国鬼子的阵地。
20
洪清还亲自冲锋,言传身教,向德军演示巷战的打法:从屋顶打个洞,然后用手榴弹、火焰喷射器或炸药炸开屋顶,逐层打下去。
21
德军指挥部。
洪清对保卢斯、施密特说道:“剩下的就是扫荡残敌了,任务就交给你们了。我需要立即动身前往北非,北非这块儿阵地绝不能丢弃。”
保卢斯相当有战略眼光,他知道,一旦德意军队被逐出了北非,那么,英国将有足够的力量投入到欧洲大陆的战事上来。如果英军在欧洲登陆,德军必将陷入两线,甚至多线作战的困境,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保卢斯点点头,说道:“好吧!洪先生,帝国坚持的战略是,先大陆,后海洋;先欧洲,后非洲。我想,隆美尔元帅在你的帮助下,一定会重新稳住局势的。我希望,非洲局势一旦稳定,你即刻返回欧洲战场。”
洪清只是微微点头,并不言语。他知道,德国并不想将英国人逐出非洲,因为他们知道,在北非的德意军团实力有限,不足以完成这个重任。他们只想在北非保住一块儿地盘,等到打垮俄国人后,再集中力量于北非,然后逐出英国人,进而夺取整个非洲。
洪清虽然熟知第三帝国的战略,但他同隆美尔一样,都想将英国人逐出北非,进而攻占埃及,因为他对埃及有种割舍不断的情结。埃及一直令他魂牵梦萦,必欲得之而后快。
然而,洪清与隆美尔,二人攻占埃及所基于的战略考虑并不完全相同。隆美尔的战略考虑有一下几点:
一、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切断大英帝国本土与其最大殖民地印度的联系,必将使英国遭受致命重创;
二、将英军逐出北非,英国海军既没有了欧洲陆地港口,又失去了北非海军基地,必将失去地中海的制海权,德意轴心就可顺利运兵非洲,进而夺取整个非洲;
三、夺取地中海制海权,可以消除英国海军航空兵对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
四、夺取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中东地区及其丰富的石油资源;
五、一旦德意军占领埃及,进而北上,可以使一直处于摇摆动摇状态的土耳其投向轴心国的怀抱;
六、与土耳其一同北进,越过高加索山,从南面进攻俄国,与主体德军通力合作,从两个不同的战略方向发动猛攻,使俄国鬼子疲于应付,最终走向崩溃。
除此六点外,洪清欲占领埃及,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至于是何考虑,下文将详细介绍。
22
由于德意非洲军团的后勤供应极为糟糕,严重缺乏军事物资,尤其是机械化部队的动力之源——汽油,阿拉曼会战最终以英军的胜利而结束。
这正应验了那句话:“遂成竖子之名。”蒙哥马利击败了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隆美尔,遂一夜间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其实,客观而言,蒙哥马利的军事才能远不及隆美尔,这从两人的排名中即可知道。
阿拉曼会战开始时,北非的英军占据了海、陆、空的全方位绝对优势,而最为致命的是,蒙哥马利的后勤保障比隆美尔的要好出不知多少倍。
当时,德意军总数不足8万人,坦克只有540辆,而且绝对多数是意大利的“薄皮饺子”,飞机只有675架;而英军总兵力达23万人,坦克有1229辆,而且其中含有数百辆美制“谢尔曼”坦克;另外,英军飞机比隆美尔的2倍还要多,达1500架,而且还有1219门大炮和反坦克炮。
最令隆美尔吃不消的有两点:
其一,美制“谢尔曼”坦克。它可以在1000码以外开火,而德军的反坦克利器88毫米口径高射炮几乎连它的装甲也无法穿透;
德国的III型、IV型坦克根本不是“谢尔曼”的敌手,只有“虎”、“豹”才能压制“谢尔曼”,但隆美尔一辆“虎”、“豹”也没有。
其二,英军掌握着地中海制海权,把意大利运送后勤物资的船只,成批成批地送进了大海,致使隆美尔的后勤物资极度匮乏。
阿拉曼会战根本就不是同一级别的对手的较量,就像泰森与潘长江同台比试拳击一样。在如此大的优势之下,蒙哥马利如果无法打败隆美尔,那他就未免太菜了。
隆美尔的名气为什么比蒙哥马利大得多?
因为,隆美尔是以绝对劣势兵力,打败了绝对优势的敌人,而且是一次又一次。隆美尔以其天才般的军事才能,屡次打得韦维尔、奥金莱克,如丧家犬般狂逃,甚至一听到隆美尔的名字,他的对手就感到头痛。
23
非洲军团。
洪清一看德意非洲军,脑中闪过四个字——惨不忍睹。他们一个个丢盔弃甲,满面惊惶,士气空前低落。
不过,洪清心中也暗自赞叹隆美尔的才能,因为,非洲军团虽然损失极其惨重,尤其是坦克和火炮,由于没有足够的汽油,缺少动力之源,几乎被抛弃后,完好无损地成了英军的战利品。
但是,非洲军团还是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战斗力,人员比较完整地撤了下来。
这完全得益于隆美尔的杰出防御能力和杰出的反击能力。他构筑的“魔鬼乐园”威力凶悍,确实够蒙哥马利喝一壶的;另外,隆美尔的骇人反击能力,也令英军不敢一味追击德意联军。
曾有一位英国军官如此形象地赞叹隆美尔在撤退中的突然反击:“我们过去常到班加西度圣诞节,然后回到埃及过新年。”
洪清发现隆美尔情绪低落,满面愁容,一副闷闷不乐的神情。更令洪清有些担心的是,他在隆美尔的书桌上发现了一本英语词汇的小册子,这说明隆美尔已经有了与英国佬儿商谈投降事宜的想法。
洪清说道:“元帅阁下,胜败乃兵家常事,打起精神,重振雄风!”
隆美尔深知洪清具有惊人的才能,见他来到非洲,情绪好转了不少,但他依然叹道:“阿拉曼会战中,我们损失了绝大部分火炮,现在空有几十万发炮弹,而没有火炮,真是让我郁闷。”
洪清沉思片刻,说道:“放心!这批炮弹不会浪费的,我会使它们发挥出超常威力的。”
隆美尔精神一振,问道:“你有办法搞到火炮。”
洪清摇摇头。
隆美尔问道:“那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发挥超常威力?”
24
英军司令部。
由于惊惧,蒙哥马利手托报告,木立当场,良久没能说出话来。这次失利才惨重了,非短时间内所能恢复,几乎令他无法承受。
英军损失兵力3万余人,这还可以承受,但是,坦克和大炮、反坦克炮的损失则是难以承受的,皆逾半数,超过600辆(门)。
其中,坦克完好无损地被俘130余辆,火炮和反坦克炮虽然只有少数被缴获,但绝大部分被击毁了。
25
非洲军团司令部。
隆美尔满面红光,精神亢奋,一扫日前的颓废精神状态,而德意军也士气空前高涨,因为胜利最能鼓舞士气。
自阿拉曼会战后,德意军一路后退,狂撤千里,可以说是一败再败,但洪清的到来,立刻给他们注入了强心剂,令他们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隆美尔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赞美洪清了:“洪先生,你是真正的天才军事家,你太伟大了,像元首一样……”
洪清只是淡淡一笑,一副宠辱不惊的神情。
26
此后,由于英军损失惨重,无力即刻发动进攻,而德意非洲军团也还没有从阿拉曼会战的惨败中恢复元气,双方暂时陷入了对峙状态。
双方都在补充军需物资,着力恢复元气,以期在来日的大战中,再度厮杀,争取将对手置于死地。
那么,洪清究竟是如何使蒙哥马利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的?
洪清,天才,天生的奇才。他总能以令人胆战心惊,而又神鬼莫测的招式击败对手。
真正的绝顶高手有三种:其一,所发招式完全出乎对手的意料,对手当然也就无法破解了;其二,所发招式在对手预料之中,但是,即便如此,对手依然无法破解;其三,招式未出,敌人已败,也就是兵家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然,不要以为第三种高手高于前两种。其实,这是绝顶高手的三种不同境界罢了,它们三足鼎立,不分伯仲。
那么,洪清、毛泽东、曼斯坦因究竟分别属于哪一种呢?
洪清,集三者于一身,天下无敌;毛泽东,集一、三于一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曼斯坦因,集一、二于一身,仅次于洪、毛二人。
那么,毛泽东为何排名高于曼斯坦因?
这主要是基于二人建立的功业以及政治才能而言的。
除此三人之外,卌大陆军名将中,再无人可臻此三种境界。
不过,十大海军名将中,有一人达到了其中的一种境界,那就是日本的超一流的军事奇才山口多闻。他达到了境界一的地步。
除此四人外,无论是陆军名将中,还是海军名将中,再无人可达此三种境界中的任何一种。
再比喻而言,如果说毛泽东达到了“独孤九剑”中的“无招胜有招”的境地,那么曼斯坦因与毛泽东还有一丝的差距,他还拘囿于“独孤九剑”中的剑招,没有彻底做到“无招”。
那么,洪清是何种境地呢?
洪清是东方不败的那种境地,纵然有招,敌人亦无法以“无招”破之。
言归正传,接着说洪清对付蒙哥马利的招式。
“谢尔曼”虽然厉害,但比起俄国鬼子的T-34坦克,毕竟还是颇有不及的。洪清的“射电枪”和“震荡炮”对付T-34尚且绰绰有余,收拾“谢尔曼”当然也毫无问题了。
洪清带来了32支“射电枪”和17门“震荡炮”,虽然数量不多,但发挥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完好无损地缴获了英军近百辆坦克。
当然,仅此还不够,洪清竟然奇思妙想,发明了一种把炮弹改装成反坦克地雷的办法。
洪清很早就发明了这种办法,他立刻把这种办法传授给德军士卒,然后,洪清与隆美尔开始带头改装反坦克地雷。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3万多名德意士兵仅用了4天时间就把70万发炮弹中的50万发,改装成了威力凶悍的反坦克地雷。
蒙哥马利虽然用兵谨慎小心,甚至都达到了过分的地步,但洪清是何许人也,他想要钓蒙哥马利这条鱼,那完全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洪清仅仅略施小计据把英军引到了他设计的“死亡之谷”中了。
27
英军司令部中。
直到此次战事结束,神通广大的英国军情处才知道德意非洲军团中来了一位神秘而可怕的人物,此人曾在苏德战场上,对付俄国人像老叟戏顽童一般,令俄国人吃尽了苦头。
英国人终于搞到了洪清的确切信息,蒙哥马利也知道了,此时他面对的是一位纵横古今,无人能及的超一流军事奇才,不禁感到阵阵恐惧。
本来,蒙哥马利与奥金莱克、韦维尔这两位前任英国非洲军团司令的四人关系极为糟糕,但是,现在为了对付洪清和隆美尔,蒙哥马利不得不放下脸面,又将二人请到了埃及。
这样,卌大陆军名将中的五人齐聚非洲,纷纷磨刀霍霍,准备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厮杀了。
28
德军司令部。
隆美尔问道:“洪先生,新的作战方案可曾制订完毕?”
洪清点点头。
隆美尔读罢,赞道:“绝妙!我马上向总部请示一下,然后给英国人再来一次沉重打击。”
29
英军司令部。
蒙哥马利、奥金莱克、韦维尔,三人木立当场,久久不能言语。
太可怕了!他们从没见到过如此完美而凶悍的作战方案,它竟然堪称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起码他们三人无法发现这份作战方案有什么瑕疵。
隆美尔的电报刚刚发出不久,英国本土就将它破译了,然后发给了非洲军团。
原来,德国人颇为自负的“埃尼格玛”密码机,早已被英国人破译了。德国人曾吹嘘它永远不会被破译,但英国人凭借一帮天才数学家的杰出工作,终于还是将它破译了。
为了保住这件秘密武器,丘吉尔甚至在获悉德军将大规模轰炸伦敦的消息时,也没有组织英国民众及时疏散,只为了不引起德国人的怀疑。
这样,伦敦的英国佬儿遭受了极为惨重的伤亡。
现在,蒙哥马利、奥金莱克、韦维尔,三人都傻bī了。
他们心道:“这可如何是好?我们虽然获悉了敌人的作战方案,但是,此方案太过绝妙,根本无懈可击,这叫我们怎么办?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
蒙哥马利朝另外两人问道:“二位,我们该采取什么对策?”
奥金莱克、韦维尔也没有办法,只得发一招“虚无缥缈拳”,说道:“你是非洲军团司令,一切由你拿主意。”
蒙哥马利心下恼火,心道:“我请你们来就是为了给我出谋划策,你们竟然连一个带响的屁也放不出来,要你们何用?”
蒙哥马利本待发作,但他还是压住了心头的火气,静静地说道:“洪清这小子真是太难对付了,我们是不是想办法把这个人解决掉?”
韦维尔摇摇头,说道:“不太现实!现在,他作为隆美尔的助手,处于重兵保护之中,要解决他不太可能。另外,俄国的契卡人员曾多次要解决此人,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听说,此人具有超人的危险感应能力,每次都能提前预知危险的存在,进而化险为夷。”
奥金莱克忽然说道:“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另外两人齐声问道。
30
德军司令部。
洪清说道:“我们的作战计划被英国人窃知了。”
隆美尔点点头,问道:“应该是,否则他们不会撤退得如此之快。”
31
英军司令部。
奥金莱克说道:“这份作战方案太精妙了,我们虽然知晓了它的各个细节,但依然没有对付它的好办法;所以,我们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撤退。只要我们不与他们交锋,他制订的作战方案,再精妙,也是废纸一张。”
蒙哥马利和韦维尔同时点点头,说道:“这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32
德军司令部。
洪清见英军未经交锋,即狂撤而去,已然怀疑自己的作战方案被英国人知晓了。
他刚刚实施了一次短促突击,确信了一件事,德国非洲军团与柏林总部来往的电报被英国人截听并破译了。
因为,此次突击行动虽然战果不大,但大大影响了英军的士气,因为他们没有丝毫戒备,就遭到了偷袭。
此次突击行动是洪清瞒着所有人秘密进行的,最后成功了。洪清确信,作战行动并非内奸泄密的,因为作战行动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即便是隆美尔也不知晓。
而洪清也没有通知柏林总部,这样,可以说,上次作战方案之所以泄漏,是因为它在上报柏林总部时,被截听并破译了。
隆美尔面带愠怒,质问道:“洪清,你采取军事行动,为何不让我知晓?别忘了,我才上非洲军团的司令官,你只不过是我的顾问罢了;况且,你根本就不是德国人,你无权指挥德国人的军队。”
洪清也是一个烈性汉子,他听隆美尔言语无礼,心下也自恼怒,但他克制住自己了,静静地说道:“对不起!我怀疑非洲军团与柏林总部来往的电文被英国人破译了,所以瞒着你和柏林总部采取了一次行动,目的只是想验证我的推断是否正确。
隆美尔哼了一声,说道:“洪清,我警告你,以后没有我的命令,你不得擅自调动非洲军团的一兵一卒。”
说完,隆美尔拂袖而去。
洪清心头怒火烈焰飞腾,几乎从天灵盖喷涌而出。在德国,希特勒尚且称呼他一声“先生”,对他始终彬彬有礼,一副移樽就教的敬重神情,而隆美尔竟敢在他面前如此放肆。
洪清本欲就此撂挑子不干了,重回欧洲,去解救陷入困境的保卢斯,但转念间又放弃了这个念头。
洪清心道:“我要忍一时之辱,切不可意气用事。我要以大局为重,为德意轴心保住北非这块儿阵地,以期以此为跳板,夺取埃及。”
洪清一直对埃及情有独钟,因为,一旦德国占领了埃及,洪清就可以借助德国人之力,使俄国人为他们的贪婪奸诈和反复无常,付出沉重的血的代价了。
33
洪清虽然放弃了置隆美尔于不顾的念头,但心中对隆美尔毕竟不满,再加上以前两人是情敌,所以,二人的隔膜越来越厚,以至于相互合作起来也有困难了。
不过还好,洪清终于帮助隆美尔稳住了北非的局势,同时,在德军的积极反击下,英国人又开始了不断的后撤,再度向埃及境内收缩战线。
洪清踌躇满志,做好了一鼓作气攻克埃及的准备,但是,一张照片使他一怒之下离开了北非,就此与隆美尔彻底反目成仇。
34
德军司令部。
洪清刚刚受到了一封极其秘密的信件。
他撕开封口,从里面取出了一张照片,乃是一张全家福。上面有三个人,一个青年男子、一个少妇,还有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显然是他们夫妇的女儿。
洪清见到这张照片后,最想做的事就是,立刻一掌击毙照片上的那个男子,因为,洪清已经怒不可遏了。
那照片上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而那女子正是艾尔博莎,那小女孩正是他们的私生女格特鲁德。
洪清以前就听说,隆美尔与露西结婚后,依然与艾尔博莎藕断丝连,旧情不绝,但他并不相信,他心道:
“能娶到露西那样的娇妻,隆美尔应该知足了。”
现在,洪清终于相信传言了,同时,他也想到了下面的这件事:与艾尔博莎洞房花烛夜时,艾尔博莎并非“原装货”,而是“二手货”。
洪清虽然接受了许多西方思想,但作为一个东方男子,尤其是有数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男子,他对妻子的贞节问题还是无法释怀的。
而最令洪清无法忍受的是,隆美尔与艾尔博莎竟然还有的了爱情的结晶。
洪清竭力克制自己,终于没有将隆美尔废掉,但他再也不想见到隆美尔了,就此一怒之下离开了北非。
35
那么,那张照片究竟来自何方?洪清有没有怀疑它的真实性?
对于照片的真实性问题,若按照洪清的才智,他是应该谨慎考证的,但是,一旦涉及男女之情问题,洪清就变得愚蠢木讷了。
他根本就没有考虑照片是真是假和是不是敌人故意离间他与隆美尔等问题。
他自从见到照片的一瞬间,就陷入了感情的仇恨之中,根本就无丝毫怀疑照片真实性之心。
这确实是英国人的离间之计。本来,这是洪清的拿手好戏,他是不应该中计的,但是,就因为涉及了男女之情问题,洪清轻易地就中计了。
英国的军情处着实神通广大,他们竟然连洪清性格中的弱点也调查清楚了,然后,就想出了这条还算是绝妙的离间计。
英国人实在想不出在战场上对付洪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