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四章 攸宁:我不同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九十四章 攸宁:我不同意! (第2/3页)



    在遇到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保全家族,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现状。

    人都是自私的,这点没人可以改变。他会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出生入死,为此不惜身死,也早所不惜!

    但一旦皇帝权,或者有人威胁到自家人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反击。

    他有着后世的思想,不太可能接受死忠的愚忠思想,他做不到,也不愿去做。

    上辈子的时候还和朋友一起痛心疾首,为不能保留一些好东西而去埋怨古人。

    设身处地的想想,当一个东西能为你和你的家人还有有着血脉联系的族人某得安身立命的时候,你会将这件东西交出去吗?

    这后面就是成千上万的人啊,放在姬松身上,他知道自己做不到的。

    不经他们苦,莫劝他人善。

    没有经历过他人的苦难,你凭什么指责别人?

    就像之前他不断拿出一些后世才有的工具。耧车,曲辕犁,水车等等。但现在呢?他看到漫山遍野的水车了吗?看到农人们拥有自己的耧车了吗?

    除了曲辕犁轻易就能被人彷制之外,其他的东西现在全都成了豪强世家剥削贫苦百姓的工具。

    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就算能买得起,最后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人买走。每当要用的时候,只能去拿着钱财去租赁。

    难怪当初自己拿出这些东西的时候,一个个都能把自己夸到天上去,恨不得自己就是圣贤,将自己捧的高高的。

    就算是十六岁封侯也没几个人出来阻止,好似以前的规矩在他姬松身上就消失了一般。

    关中是开采了不少良田,但现在呢?

    随着关中人口增加,土地又不够用了。要不是前段时间不少无地的青壮出走边疆羁縻州,关中只怕又有要从关外调粮了。

    之前他给皇帝提出的限制外来人口在关中定居,就是为了防止土地再次被集中的可能。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能千里迁移的家庭那个是简单的?

    毫不客气的说,他们不是官宦之身,就是豪富之家。他们来到关中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购买田地!

    没错,就是购田,那田地从哪里来?还不是百姓家的田地。

    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卖田就成了唯一的出路。可以说,迁移到皇城脚下的人都不差钱,他们会以百姓的短视,以及他们不能拒绝的高价买到良田。

    之后就是以此为根基,不断吞噬周边的良田。有了良田美宅是不是要有人伺候?于是就有了下人,而这些人哪里来?

    还不是那些活不下去,没田没地的人。

    试想一下,当这样的人关中越来越多,会发生什么事情?

    权贵富豪增多,就意味着围绕他们生存的人增多。一个富豪之家,至少需要数十人的供奉和伺候。

    养马的马夫,伺候他么的丫鬟侍女,成群的小妾,脚夫,随从,护院等等。这些年是不事生产的,他们虽然靠着富豪权

    贵之家生存,看似没有侵占百姓的良田。

    但不要忘了,富豪权贵的钱财都是从哪来的?

    如此下去,不出二十年,关中三百万百姓能有十分之一拥有自家田地就是那些老爷们开恩了。

    当初姬松提出限制户籍的时候,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房玄龄等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这样得罪人的事他们巴不得姬松全干了,他们不是没有想过,但没人敢啊!

    但姬松不在乎,恨就恨吧,还能把他吃了不成?

    不过,这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也是无可奈何治下的妥协!

    有些人是没办法禁止的,皇亲国戚,权贵世家,这些既得利益者是不受这条规矩限制的。皇帝也不可能去严厉禁止。只要他们做的不太过分,是不会过问的。

    说了这么多,他就是想说:去他娘的敝帚自珍!

    有本事你将你安身立命的东西真正和大家分享出来?

    每个世家都有自己的底牌,世家是不外传的生存之道。他们用他们千年的时间验证了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就是他们的底牌。

    哪怕时间变迁,沧海桑田,无论什么时代,或许会衰弱,或许会支离破碎,但只要根本还在,他们总会在合适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