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鸿胪寺 (第2/3页)
律喜隐派人送来了书信,声称他在大唐,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堂堂一国的使者,居然被人殴打,着几日过去了,他脸上的伤痕依旧没有消散,足见当初打他的人,下手极为狠毒。
李璟不明白谁会这么大胆,等他知道了事情的缘由,不由苦笑了一声,居然是杨琏。他怎么会与契丹使者发生了冲突?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了了解真相,李璟把杨琏找来了,询问了一番,这才知道了事情的缘由。
“吴侯,耶律喜隐不管怎样,始终是契丹的使者,你这样对他,还是有些不妥。”李璟说道,他隐隐有些担心,如果契丹人翻脸,这事情可说不好。
“陛下放心,如果耶律喜隐想要闹,早就闹了,绝对不会等到今日。不过听闻契丹人一向暴躁,这个耶律喜隐居然能这么忍,恐怕在契丹人里面,也算很少的了。”杨琏说道。
“吴侯,那么这件事情,该如何去办?”李璟问道。
“陛下,大唐结束战争不久,正需要休整生息,微臣还是那个意见,先拖着契丹人一段时间,等到秋收之后,看看储备的粮食再做计较。最迟明年,以江南水乡的富庶,很快就能缓过气来。”杨琏说道。
李璟点头,这时候虽说没有大规模种植双季稻,但冬天还是可以种植小麦,夏天种植水稻,一年的收成比得上北方两年。就经济恢复而言,大唐要比周国要强,但大唐的劣势是军队战斗力比周国要弱,而且出产的铁、铜不多,军队在装备上,比周国药叉,很多士兵没有铠甲。
杨琏倒是不在意,与周国的争霸看起来已经不远,由于缺乏战马,杨琏在兖州、郓州等地,开始大规模培训弓弩手,同时改良车弩、弩箭等杀伤力很强的武器,这些都是对付骑兵比较有效的武器,一旦与周国对决,野战的时候,步卒对骑兵的劣势会进一步削弱。
“吴侯,与契丹人谈判一事,朕就交给你了。”李璟心想上一次就是杨琏处理的,如今看来,他又有想法,便做出了决定。
杨琏躬身谢过,两人又聊了一些,谈了谈与契丹的关系,杨琏这才站起身来离开了宫城。
杨琏路过皇城的时候,看见不远处的屋子灯火通明,他知道,那里是鸿胪寺在皇城的办事地点,这么晚了,不知道谁在里面?既然天子把事情交给了他,杨琏觉得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便信步走了过去。
昏暗的屋子里,点着两根蜡烛,烛泪不停地向下流淌,灯光轻轻摇动着,一个人坐在胡椅上,提起笔来,想要写什么,最终又放下了。听见身后脚步声响起,来人回头,看见是杨琏,忙站起身来,道:“吴侯,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宫中?”
“陛下召见,商谈了一些事情。”杨琏回答,扫视了一眼昏暗的屋子,忽然笑了起来,道:“偌大的屋子,潘寺卿只点了两根蜡烛,未免太昏暗了一些。”
“哎,别提了,鸿胪寺一向开销颇大,偏偏这几年大唐征战不休,户部哪里还有钱。能用蜡烛已经不错了,有的部门用的是桐油灯。”潘承佑说道。
“自从唐末大乱,百姓苦不堪言,若是有一天天下一统,百姓生活富足,都会用上蜡烛的。”杨琏笑了起来,目光停留在案几上,案几上,摆着几张废纸,上面写了一些字,又被涂了,仔细一看,有契丹、周国等关键字样。
“潘寺卿,你这是?”杨琏开口问道。
“吴侯,这些个契丹人当真是可恶,天天在鸿胪寺闹事,弄得鸡犬不宁。而且指明了,每一餐都要大酒大肉,否则就在鸿胪寺内打砸物品,每一天都会来这么一出。”说起契丹人,潘承佑十分头疼。
“哦?契丹人敢如此?这件事情,潘寺卿禀告过陛下了吗?”杨琏问道。
潘承佑苦笑了一声,道:“这件事情哪里敢。”
“罢了,既然没有上奏,那也就不用上奏了。”杨琏摆摆手,又道:“陛下已经让我负责此事,明日一早,我就会去鸿胪寺,凡事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