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5章 求助安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5章 求助安然 (第2/3页)



    因为朝臣和元康帝的斗争,朝政被严重耽误。

    地方上送到京城求赈灾的奏章被搁置,禀报地方乱民的奏章同样被搁置。总而言之,一切大小事情,无一例外都被搁置。

    可以说,这个时候没人有心思去处置朝政大事。而且像这样的朝政,必须靠几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现在大家都忙着斗元康帝,这个时候让部门大佬们坐下来协调解决地方上的问题,几乎没可能。

    地方上的事情被一直拖延。一开始还没问题,时间长了,地方上肯定会出乱子。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到这个后果。

    可是现在没人顾得了将来的事情,所有人都只盯着眼前,盯着宫里的元康帝。

    元康帝在宫里大发脾气,一怒之下砍了二十个宫女内侍的人头。将思政殿当差的人都吓了个半死。

    就连刘小七都跟着汗如雨下。

    元康帝这是疯了吧,肯定是疯了。只有杀人狂魔才会一不顺心就杀人。

    刘小七在心里头暗暗诅咒元康帝,面上还是要恭恭敬敬的伺候。

    元康帝砸了砚台,扔了毛笔,最后直接将桌子掀翻。大殿内一片狼藉。

    刘小七带领着宫女太监全都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没有一个人敢说一句话。

    元康帝怒气升腾,这股怒气具体来自于哪里,谁也说不清楚。就连元康帝自己也不清楚。他就是愤怒,就是暴躁,就是想杀人。

    元康帝揉着头,觉着头痛得很。

    元康帝冷冷地问刘小七,“霍大夫回来了吗?”

    刘小七赶紧摇头,“启禀陛下,霍大夫进山采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元康帝一听说霍大夫还没回来,顿时气的又想杀人。

    深呼吸几次,元康帝总算控制住了怒气。

    元康帝对刘小七说道:“明旨天下,谁能找到霍大夫,朕赏银万两。”

    刘小七不懂元康帝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找到霍大夫。难不成元康帝还想让霍大夫替八皇子的死承担责任吗?

    元康帝不耐烦地对刘小七说道:“朕的话你听到了吗?”

    “奴才遵旨。只是找到了霍大夫,奴才该怎么说?”

    元康帝狠狠瞪了眼刘小七,“还能怎么说,当然是说朕要让他治病。你是蠢货吗?”

    刘小七看着元康帝一脸暴躁的样子,赶紧低下头,恭敬地应了一声是。

    元康帝明发旨意,寻找霍大夫,这件事情转眼就惊动了在国公府的宋安然。

    宋安然让人打听此事,得知元康帝想请霍大夫治病,有些奇怪。没听说元康帝生病了,为什么元康帝说要请霍大夫治病。

    宋安然怀疑元康帝在耍手段,是想诈霍大夫,所以打定主意不让霍大夫回到京城。

    却没想到颜宓从衙门回来后,就说要让霍大夫回京城。

    宋安然微蹙眉头,不解的看着颜宓。

    宋安然问道:“大郎,为什么要让霍大夫回来?你就不担心元康帝是在耍诈吗?”

    颜宓对宋安然说道:“今天我特意找人打听了一番,这才知道元康帝最近多了一个头痛的毛病。每次一头痛,元康帝就会变得非常的易怒暴躁。

    另外元康帝已经偷偷让太医诊治过,太医束手无策,没办法缓解元康帝头痛的毛病。

    现在元康帝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霍大夫身上,霍大夫要是再不出现,我担心元康帝会下令杀了关在诏狱里的那一百多名官员。”

    宋安然说道:“你确定霍大夫回来没有危险?”

    颜宓肯定地说道:“你放心,我会保证霍大夫的安全。像霍大夫这样的绝世名医,只要元康帝还有一点理智在,就不会下令杀了霍大夫。”

    宋安然想了想,说道:“那行,我明天就派人去接霍大夫。希望这次元康帝不要发疯。”

    第二天,霍大夫被接回京城,紧接着就进了皇宫。

    元康帝见到霍大夫,没什么好脸色。想到八皇子生病的时候,霍大夫不见踪影,元康帝心里头就记恨着霍大夫。要不是看在霍大夫还有用的份上,元康帝早就下令处死了霍大夫。

    霍大夫没有理会元康帝的臭脸,拿出专业的态度,开始给元康帝诊治。

    元康帝头痛的毛病,是从八皇子的葬礼之后开始的。

    一开始只是轻微的头痛,还能忍。可是到了后来,头痛的毛病越来越严重,甚至到了头痛欲裂的地步。那个时候,元康帝恨不得拿头去撞墙。

    可是元康帝是天子,他不能做拿头去撞墙的事情。于是他就开始杀人,杀宫女内侍还不够,他还要杀朝臣,杀所有看不顺眼的人。

    痛失八皇子的痛苦,以及头痛,双重折磨,都快将元康帝折磨疯了。

    如今霍大夫归来,元康帝从心里面松了一口气。他坚信霍大夫一定有办法解决头痛的毛病。

    霍大夫的确有办法,不过只能缓解,不能根治。霍大夫很明确的告诉元康帝,像头痛这种毛病,如果想要根治的话,得靠患者自己修身养性,凡事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不怒不嗔。

    元康帝嘴角一抽,想要杀人。不过杀人的话出口之前,元康帝又忍住了。

    元康帝要求霍大夫先缓解头痛的症状,至于修身养性的事情以后再说。

    霍大夫点点头,拿出金针,开始在元康帝的头上脸上脖颈上扎针。

    扎针的时候,元康帝自己没什么感受,旁边的人看着却觉着毛骨悚然。只见元康帝头上,脸上,脖颈上,足有二三十根金针。

    刘小七伺候在旁边,他是在昨天才知道元康帝有头痛的毛病。之前元康帝将此事瞒的死死的,像刘小七这样贴身伺候的太监都被瞒着。可见元康帝一开始并不愿意正视头痛的毛病。

    直到太医束手无策,元康帝实在没办法了,这才让人将霍大夫找回来治病。

    到了这个时候,皇宫内外都知道元康帝添了一个头痛的毛病。

    刘小七伺候在旁边,心里头却在猜测分析元康帝的心理。

    没能成为元康帝身边的第一心腹,刘小七并不觉着遗憾,只觉着危险。元康帝的事情能够瞒着他一次,就有可能瞒着他两次。这对刘小七来说,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刘小七攥紧拳头,不过很快又松开了。刘小七维持着恭敬的表情,他要揣测元康帝的心思,这不错。同时他也不能让别人察觉他的想法。

    霍大夫不管宫里面的弯弯绕绕,认真的给元康帝治病。

    三十根金针扎在元康帝头上,脸上,还有脖子上。霍大夫一边算着时间,一边仔细观察元康帝的反应。

    元康帝这会感觉很轻松。困扰他这么长时间的头痛,宗算有了缓解。

    元康帝长舒一口气,感觉无比的舒服自在。

    半个时辰后,霍大夫拔下金针,询问元康帝治疗效果。

    元康帝哈哈大笑起来,说道:“霍大夫的医术果然高明,朕现在感觉神清气爽,头痛也没有了。”

    霍大夫闻言,放心下来。霍大夫告诉元康帝,未来半个月,元康帝每天都需要扎一次针。半个月之后,分三天扎一次针。

    一个月后,元康帝头痛的毛病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到时候元康帝只会有轻微的头痛,届时就需要元康帝修身养性,安心静养。

    元康帝要求霍大夫住在宫里面,方便每天扎针。

    霍大夫躬身领命。

    经过霍大夫的治疗,元康帝头痛的毛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病情减轻,元康帝的脾气也好了很多,看朝臣都顺眼了不少。而

    朝臣们见元康帝逐渐恢复正常,都十分激动,感动。有人就趁机让元康帝下令放了关在诏狱里的人。

    元康帝脸色蓦地一黑,甩袖愤怒离去。

    朝臣们面面相觑,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元康帝在逐渐恢复正常吗,为何还是这个反应?

    没有人能够回答朝臣们的问题,除了元康帝。

    元康帝是在逐渐好转,可是不代表他就不记恨朝臣在八皇子病逝之后连续数次的逼迫。

    元康帝是个小气人,朝臣既然得罪了他,他就要报复回来。战斗已经打响,凭什么就该他来退让。想要终止这场君臣斗争,不能只靠元康帝一人妥协,朝臣也必须做出妥协。

    元康帝的态度很明确,朝臣们却犹豫不定。事情继续拖延,国家大小事情依旧得不到解决。

    这一拖,元康六年就没了,转眼进入了元康七年。

    元康七年的开头,就带着一股煞气。

    元康帝罗织罪名,斩了三名官员。这下子朝臣们终于着急了,纷纷寻找途径,想和元康帝和解。这样子斗下去,国家会彻底崩坏。

    元康帝冷哼一声,他还撑得住,没想到朝臣们倒是先撑不住了。要想说服一个人,果然就该让他见血。

    朝臣们率先妥协,这让元康帝私下里也偷偷松了一口气。江山是他的,别人不心疼,他心疼。元康帝清楚得知道,国家大事已经被耽误了数个月,再耽误下去,只怕率先妥协的人会变成他。

    不过元康帝并没有高兴太久。因为朝臣们虽然率先妥协,可是不代表朝臣们会无条件的退让。

    当初元康帝主动放弃处理朝政的权利,现在再想要回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于是新一轮权利斗争又开始了。

    不过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上一次更像是斗气,大家都斗得红了眼,见了刀子叶见了血。

    这一次,大家不是斗气,而是在斗智。

    斗智的过程中,朝臣们加速处理堆积的朝政,坚决不让元康帝插手。

    元康帝顿时气了个半死。

    元康帝咬牙切齿,这些王八蛋,想要权利也要看他答应不答应。

    关押在诏狱里的官员,就是元康帝的筹码。元康帝第一次放了二十名官员出来,用这二十位官员得到了他想要的奏章和题本。

    第二次,元康帝放了三十名官员。这一次,元康帝用三十名官员换得罢免两名三品大员的权利。

    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