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0章 废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0章 废太子 (第2/3页)

好长一段时间。

    突然之间,宋安然站起身,对外面的喜秋说道:“备马车,我要去见闻先生。”

    宋安然坐上马车来到城郊通天观,经过通报,她被请了进去。

    还是在以前的那间静室内。闻先生已经摆好了棋盘,示意宋安然什么都别说,先和他下一局。

    宋安然欣然领命。

    今日宋安然状态不太好,走错了两步棋,以至于早早的就输掉了。

    宋安然丢下棋子,笑道:“抱歉,今天状态不好,没办法专心致志的下棋,还请先生见谅。”

    闻先生平静地说道:“心不定,神不稳,可见你还是缺乏历练。”

    宋安然苦笑一声,“先生说的对。我的得失心还是太强了点。如今局势紧张,连我这个局外人都没办法定下心来。先生身在局中,不知有何感想。”

    闻先生哈哈一笑,“早在十年前,老夫就已经跳出来,成了局外人。别看宫里面闹得挺欢畅的,对老夫来说,那也只是闲暇解闷的笑话而已。”

    宋安然微微摇头,“我可不信先生真的一点都不关心宫里面的情况。”

    闻先生笑道:“有些事情早已经注定,关注不关注已经没有意义。”

    “先生的意思是,无论文臣们如何折腾,太子都必定会被废掉吗?”宋安然小心翼翼地问道。

    闻先生似笑非笑地看着宋安然:“老夫可没说过这话。老夫不关心皇子夺嫡的事情,更不关心陛下的决定。老夫只关心这一盘棋。宋安然,赶快收心,陪老夫下棋。”

    宋安然摇头,“先生见谅,晚辈现在没办法专心下棋。此事关系到宋家全家老少的身家性命,我不得不郑重对待。”

    闻先生挑眉,不置可否。

    宋安然继续说道:“粮草被焚烧,宋家冒着危险,用自家商行的粮食救下身陷草原的三路大军,连带着陛下和韩王殿下的性命。

    此举,虽然隐秘,但是并非查不到蛛丝马迹。我们宋家虽然没有明着表态,但是太子殿下心内清楚,宋家早已经站到了东宫的对立面。

    如果太子殿下这一次能够化险为夷,将来顺利继承皇位,那么到时候宋家也就走到了末路。到时候宋家要么死要么逃。事关宋家前程,先生你说我能不担心吗?”

    闻先生轻声一笑,反问宋安然:“你认为太子殿下这一次能够化险为夷?”

    宋安然摇头,“说实话我不确定。连明天的事情我都无法预知,又如何能够预知太子殿下的命运。”

    闻先生又问道:“如果陛下一意孤行,坚决要废太子,你认为文官能撑多久?”

    宋安然轻轻摇头,“或许十天,或许半个月。总之应该不会超过一个月。”

    闻先生说道:“也就是说在年底之前,这件事情必定会有一个结果。毕竟陛下也要过年,你说是不是。”

    宋安然轻声问道:“先生,太子殿下的胜算有多少?”

    闻先生笑了笑,说道:“将文官们的努力全部算进去,太子殿下的胜算不到两成。”

    才两成啊,的确很少。可是这世上并非没有人,走到了穷途末路最后还能翻盘。历史上这样的人就有好几个。

    太子殿下会是下一个大翻盘的人吗?不到最后谁都不能保证这一点。

    不过宋安然在闻先生这里总算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陛下真的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废太子。以永和帝杀伐果断的性格,太子翻盘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永和帝突然过世。

    想到这个事情,宋安然就突然想起唐王殿下。

    这么好的机会,唐王有可能错过吗?唐王会不会和太子殿下联手杀了永和帝?

    宋安然不敢确定,也不敢乱说话。毕竟这番话的后果太过严重。

    宋安然的心微微定了下来,然后她又陪着闻先生下了两盘棋,平一局,赢一局。对于这个结果,闻先生很满意。连说这和才是他认识的宋安然。

    之前那个心不在焉的人,根本就不是宋安然。

    宋安然对此只能报以苦笑。

    眼看天色已经晚了,宋安然便起身告辞。

    之后几天,朝中局势越来越紧张。跑到宫门口广场静坐示威的官员和读书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读书人不远千里从外地赶来,就为了支持太子殿下,以及心中的大义名分。

    宋安然每天都能听到关于永和帝在宫中愤怒咆哮的消息。

    宋子期每天回来得越来越晚,脸色也越来越憔悴。

    这不仅仅是废太子,更是一场君臣之间的撕逼大战,是皇权和朝廷之间的撕逼。

    永和帝性格坚毅,肯定不会退让。同理,文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文官在朝中的地位,他们也不会退让。

    一旦退让,文臣在朝中就会沦为布景板,将失去最后一点发言权。届时文臣又会沦落到仰望勋贵武将过活的日子。

    所以说,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同样你死我活,同样血腥遍地,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永和帝几乎以一天一次的频率,下旨唾骂太子殿下。骂太子殿下猪狗不如。猪狗都知道顺从父母,太子殿下竟然联合白莲教焚烧粮草,想要害死自己的父皇和兄弟。这样的人,就不配继续活着。

    太子殿下每天被关在寝殿内,除了身边伺候的小内侍外,谁都不能见。他每天都要写请罪折子,让小内侍送到永和帝的案头。

    可是永和帝每次见了太子殿下的请罪折子都会大怒,当着朝臣的面,就大骂太子殿下惺惺作态,性情奸诈,不堪大用。

    朝臣们一力为太子殿下辩解,可是越辩解,永和帝越生气。他不对朝臣们发火,他将一腔怒火都发泄在太子殿下身上。命御膳房每天只准给太子殿下送一餐饭一壶水。如果谁敢私下里给太子殿下送吃的,他就弄死谁。

    永和帝这番手段,将文臣们给气疯了。

    此举分明是将文臣们架在火上烤。

    继续争论,替太子殿下说话,陛下就会变本加厉的虐待太子殿下。届时别人就会说他们这些文官沽名钓誉,自私自利,口口声声为了太子,可是却不顾太子的生死和陛下争论。

    而且有可能还没争论出一个结果,太子殿下就已经被虐待致死。到时候,永和帝有罪,他们这些文臣同样有罪。

    可是不继续争论,不替太子殿下说话。终有一天陛下会废了太子殿下。那大家这么多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而且太子一旦被废,肯定活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古今历史,被废的太子,就没有一个能够寿终正寝,安享晚年的。

    永和帝这一手真的太狠毒了,不知道是谁给永和帝出了主意。

    更要命的是,京城市井之间已经有对文官们不利的传言。

    说文官们之所以静坐示威,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升官发财,青史留名。还说他们不顾太子殿下的死活,强行如此,是故意要陷太子殿下于不仁不义的境地之中。终有一天,太子殿下会被这些文官们害死的。

    这番议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全京城散播开。而且以京城为中心,以最快的速度往全天下散播。

    文臣们纷纷猜测,这股谣言是不是韩王安排的。

    韩王狼子野心,早就盯着太子宝座。不管是不是他做的,总之都要将这件事情安插在韩王的头上。

    韩王最近很安分。每天安心待在王府,闭门谢客。谁上门都不见。也不准自家儿子出门会友。

    总之韩王用实际行动,让自己远离这场君臣大战。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韩王想要清白,文臣们则偏要将污水往他身上泼。文臣们还嫌韩王名声不够臭,还让人编造各种香艳段子。比如韩王出门打猎,夜宿小村庄,睡了小村庄的大姑娘和小媳妇,连寡妇都没放过。

    比如韩王和一杆铁杆支持者酒池肉林,奢靡**,将自己的女人送给属下享用。

    等等类似的段子。

    这些污段子泼在韩王的头上,那是一泼一个准。

    韩王在王府里,听到这些段子,气的跳脚。大骂文官无耻下贱,祸害他的名声。

    韩王也不是个善茬,文官敢这么干,他也敢。

    韩王命人搜集文臣们的黑材料,同样命人编成各种香艳段子在市井流传。

    一时间全京城都在议论着各种各样香艳的段子,老百姓兴致勃勃,当官的也不能免俗。这些段子的出现,倒是缓和了紧张的气氛,让大家在放松之余,能够哈哈大笑。

    可是哈哈大笑之余,依旧要继续战斗。

    耗了十几天,永和帝的耐心似乎快要耗尽了。

    这个时候李指挥使从西北边关快马加鞭送来调查报告。虽然没直说太子殿下参与了焚烧粮草,但是明里暗里都在说太子殿下和粮草被烧一事脱不了干系。

    在粮草被烧之前,已经有人提醒过太子殿下,要预备更多的水缸,每个水缸都要装满水。还要加派更多的人手巡逻,以防有人烧粮。

    可是太子殿下对这份建议视而不见。

    再有就是,那个所谓的白莲教,分明是拿钱办事,而且事后又被人封了嘴。要说此事和太子殿下没有关系,大家都不相信。

    总归李指挥使是永和帝的人,自然是按照永和帝的心意做事。永和帝想要废太子,他就尽量寻找太子殿下的罪证。

    比如太子殿下在边关的时候,学文人风花雪月,也成了想让永和帝死的罪证之一。大家都在关心草原上的局势,结果你一个人在风花雪月,这就是大不敬。

    反正要找太子殿下的罪名,怎么样都找得出来。

    李指挥使这份似是而非的报告,给了永和帝足够的借口。

    永和帝借机发难,直接在早朝上宣布废太子。第二天就要去太庙祭告祖宗。

    同时命人将太子殿下从东宫搬出来,搬入宫中一处偏殿,命人严加看管。没有旨意,任何人都不准去见太子殿下。

    永和帝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文臣还有读书人。

    有读书人激动得直接在宫门口撞墙而死,死之前还不忘大声说一句:“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