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1章 出狱买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1章 出狱买房 (第2/3页)

就要学着入乡随俗。颜飞飞犯下的错,也要算一部分在颜宓的头上。

    宋子期转眼又是一脸嘲讽之色,“颜宓那般聪明,竟然有颜飞飞这样愚蠢的妹妹。偏偏颜家人从上到下都将颜飞飞当做宝贝一样疼爱,还真是让人感到惊奇。”

    宋安然小声说道:“那天女儿从宫里出来的时候,遇到贵妃娘娘派往晋国公府的两位嬷嬷。女儿听人说,贵妃娘娘对颜飞飞不满,故意派两个嬷嬷到国公府收拾颜飞飞。”

    宋子期点点头,“是该如此。贵妃娘娘可不是个大度人。大度人在宫里面也活不到今天。”

    宋安然又说道:“父亲,我们要不要利用此事,给颜飞飞一点教训。”

    宋子期笑了起来,“你想做什么?”

    某些时候,宋子期是个端方君子,所以接下来的话,宋安然有些犹豫,该不该对宋子期说。

    宋子期微蹙眉头,“有什么话就直说。吞吞吐吐可不是你的风格。”

    宋安然尴尬一笑,“女儿在想,父亲擅长丹青,可不可以画一幅颜飞飞的画像,画面最好稍微浪荡一点。然后将画像不经意地分别送到鲁郡王和贵妃娘娘的手中。父亲觉着这个主意怎么样?”

    “不好!”

    宋子期想都没想,直接否定了宋安然的主意。

    “此事一出,晋国公府肯定会得到风声。之后晋国公府肯定会调查画像的来源。我虽然可以在画像上做些手脚,但是一个人的作画习惯是不可能彻底改变的。

    只要是熟悉我的作画手法的人,很容易就看出画像出自宋家。届时,国公府,王府,宫里,三方人马都会知道宋家在陷害颜飞飞。届时,颜飞飞就可以趁机翻身,获取众人的同情。

    与其作画污蔑颜飞飞,不如将颜飞飞擅闯行宫,勾引鲁郡王的事情编成段子,让说书人每天在茶楼酒馆里说。

    反正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比比皆是,官宦世家早就传遍了。就算传扬出去,国公府也别想找到源头

    。毕竟和国公府不对付的文臣武将可不少。那天亲眼见到鲁郡王抱着颜飞飞的人更不少。”

    宋安然立即笑了起来:“那就按照父亲说的去做,让说书人将颜飞飞的丑事传遍天下。”

    宋子期深深看了眼宋安然,“如此一来,晋国公府名声受损,你不后悔?”

    宋安然神情平静地说道:“女儿不后悔。女儿只想报仇。至于其他的,女儿不在乎。”

    “希望你是真不在乎,而不是口是心非。”

    “女儿绝不是口是心非。”宋安然掷地有声地说道。

    编段子泼污水这种事情,交给洗墨洗笔去办,最合适不过。

    一回到置业坊的宅子,宋子期就将事情吩咐了下去。洗墨洗笔二人领命,急匆匆地出门去了。

    宋安然端来白糖,“父亲尝一尝,这就是女儿说的白糖。”

    宋子期先是观察了一下色泽,然后品尝味道。之后他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宋安然不解地问道:“父亲为何叹气?”

    宋子期有些抱歉地说道:“是为父连累了你。若非如此,你也用不着将白糖配方献给陛下。倒是陛下那里,白得了一个赚钱的配方,真是无本的买卖。”

    “自古做皇帝的,都是如此无耻。父亲不必介怀。”宋安然倒是不在意一个白糖配方。只要她想,她总能想出更多的赚钱办法。

    而且世上的钱是赚不完的,赚不了白糖的钱,她还可以赚别的钱。比如人工培育珍珠,这简直就是一门金手指必学课程。有了人工珍珠,钱会像流水一样的流入她的荷包。

    不过人工珍珠实在是太打眼,容易引起关注。

    就算不做人工珍珠,她还可以开钱庄。将后世银行业的游戏规则选取几样适合这个时代的,融入目前的钱庄行业,她一样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而且相比珍珠食盐什么的,真的安全多了。

    “总之是为父亏欠你。不过你放心,以后为父会加倍小心,不能再连累你一个姑娘家在外奔波。”

    宋安然甜甜一笑,“父亲什么时候解决了江忠,女儿就真的不担心了。”

    宋子期点点头,“放心,解决江忠是迟早的事情。”

    宋子期出狱后,侯府又派人来看望,想请宋家回侯府住。

    不过宋子期拒绝了。

    宋子期出狱之后,官职还在,可是差事还没恢复。宋子期暂时赋闲在家,于是天天派人打探各方面的消息。

    京城抓人杀人的局面稍微缓和了一点,锦衣卫的爪牙也缩了起来。

    不过有一个消息,对于宋子期来说,算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

    那就是:太子妃出事了。

    就在宋安然进宫那一天,太子妃生下一位小郡主

    。

    按理太子妃给皇室添丁进口,应该是一件喜事,不说大肆庆贺,至少宫里面也该有所表示。

    可是事情很反常。

    先是永和帝以太子妃难产,病体难愈为由,将太子移出了东宫,安居冷宫附近的一处偏殿。至于刚出生的小郡主,则交给嬷嬷们喂养。

    太子妃被移出东宫,自然震动了皇宫和朝堂。

    皇宫内还算平静,大家只在私下里议论。

    可是朝堂上早就吵翻了。尤其是文官集团,几乎天天都要在永和帝面前替太子妃求情。其实文官们也不知道太子妃究竟做错了什么,竟然招来永和帝如此严重的惩罚。

    可是不管谁来求情,永和帝都不为所动。

    永和帝还派了侍卫守着偏殿。除了每日替太子妃检查身体的太医可以进出偏殿外,任何人无旨不得进出偏殿。凡是敢抗命的,全部杀无赦。

    就因为这一道旨意,太子殿下想见自己的老婆,都被挡在了门外面。

    之后,永和帝又下旨申斥太子妃,说太子妃生性奸猾,不配为太子妃。

    这份申斥实在是太严重了,几乎将太子妃打入了地狱。

    而且之后,太子也不再执着于见到太子妃,也不再天天去永和帝面前替太子妃求情。

    宋子期透过宫里面的一个关系得知,似乎,好像,可能,是因为太子妃擅自窥探乾清宫,揣测圣意,被永和帝察觉。等她一生下孩子,永和帝就对太子妃采取了强硬措施。

    如果此事是真的,太子肯定会被牵连。

    宋子期打听到,最近几天,太子在东宫闭门思过,连房门都没走出一步。

    而且太子殿下已经给永和帝呈上了四五本请罪折子,不过永和帝一本都没看,全都丢在一边。

    这件事情的内情,宋子期能打听到,内阁几位大佬自然也能打听到。

    内阁大佬们了解了事情前因后果之后,一边屯胸顿足,暗骂太子妃愚蠢,一边又替太子打抱不平。

    此事全是太子妃一人所为,太子最多就是失察之责,永和帝根本不应该迁怒到太子殿下头上。

    而且内阁大佬们也很怀疑,向来精明厉害的太子妃,怎么会干出窥探乾清宫的蠢事。这里面会不会有蹊跷之处。

    可是内阁大佬们无从得知真相。

    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内卫在处理。凡是涉及此事的人,全都被内卫带走。是生是死,没人知道。事情的真相,除了永和帝和马长顺,也无人得知。

    有人想从马长顺那里打听消息,直接被马公公一个眼神给吓走了。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太子犯的这件事,就是雾里看花,永远猜不透真相。

    之后又出了一件事情,东宫世子萧译到东暖阁磕头,替太子妃请罪

    。

    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萧译从头到脚被淋了个透心凉,当时就感冒发烧说起胡话。

    永和帝心疼孙子,直接命人将萧译安置在东暖阁,命太医一定要救回萧译的性命。

    之后数天,萧译一直留在东暖阁养病。永和帝对萧译真的是关心备至。联想到永和帝对太子殿下的态度,永和帝这番举动再次证明了那句话:隔代亲!

    永和帝对待萧译态度,让韩王一派的人全都紧张了起来。

    之前太子妃被关押,太子殿下被迫承担责任,闭门思过,已经让韩王一派的人高兴的快要疯了。以为再添一把火,就能将太子殿下从太子的位置上拉下来。

    结果转眼之间,局势大变。

    永和帝竟然对萧译如此重视,这是不是意味着,太子殿下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登上皇帝宝座。

    或是说,永和帝将希望都放在了萧译的头上?

    萧译那小子,哪里比得上韩王府世子萧诺。永和帝此举,实在是厚此薄彼。

    韩王一派的人蠢蠢欲动,打算再给太子殿下制造一点麻烦。不过却被韩王阻止了。

    韩王的理由很充分,现在是敏感时候,这个时候静观其变才是上策。

    韩王发话,下面的谋士都得乖乖听着。只是可惜了这大好的机会,竟然被太子殿下翻盘。不得不说,老天爷对太子殿下还是极为偏爱的。

    太子妃的事情没有定论,只有一个严厉的处罚。太子妃的命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谁都说不清。

    东宫世子萧译的病养好了,搬出了东暖阁,回到了东宫。不过从那以后,萧译三天两头就会去给永和帝请安,陪着永和帝说说话,偶尔还会留下来一起用膳。

    祖孙二人相处得很融洽,带着浓浓地亲情。

    韩王府的两位公子,萧诺和萧训自然是羡慕嫉妒恨。萧训一度想学萧译的手段,也去宫里生一场病,不过被韩王骂了一顿也就老实了。

    倒是萧诺很沉得住气,他没有贸然进宫,往永和帝身边凑。

    也没有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任何羡慕嫉妒的情绪,在学堂里,他面对萧译的时候也是客客气气的,表现出身为堂兄该有的风度和气度。

    每当逢五逢十的日子,萧诺就进宫给永和帝请安,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谈一谈自己对朝政的看法,聊一聊京城市井八卦。

    萧诺这副不急不躁,不卑不亢的态度,让永和帝很满意。暗地里,永和帝还夸奖了萧诺,说他沉稳大气,有大将之风。

    萧诺趁机请命,说想去军中锻炼几年,就从小兵做起。

    此举,让永和帝龙心大悦,对萧诺赞善有加,说韩王很会教育孩子。

    韩王自然得意非凡。太子殿下有萧译帮忙争脸面,他也有萧诺帮忙争关注。

    永和帝对萧诺想要从军的打算十分赞成

    。不过不赞成萧诺从小兵做起。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干脆就让萧诺化名去军营锻炼两年。

    如果效果好的话,到时候所有皇孙都送到军营里捶打一番。

    反正永和帝本来就是马上皇帝,最是欣赏有勇有谋的人,尤其是那种上马能领军,下马能治国的人,最得永和帝的信任和重视。

    只可惜这样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倒是晋国公府的颜宓有这个资质,好好培养一番,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