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第二次反围剿(五) (第3/3页)
血流也不会成功,可从内部就不一样了,从西边攻打山海城,比从外面攻山海关要容易得多,只要山海城破,就能从里边夺得山海关了。
山海关一破,我们进攻中原的大门就打开了,到那时,河北山西,山东一带尽在我铁骑驱策的范围内。李自成只占陕西一隅,又经和官军拼死决战,所剩实力极其有限。他一方面战略后方会压缩到最小,另一方面,我们再把他与我们联手的事向中原宣布出去,李自成就会尽失中原民心。到那时,他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汉奸。中原百姓对汉奸是深恶恨绝,他既没有自己的地盘,又名声恶劣。在中原就会难以立足。只怕,到时他就得效南宋张帮昌,刘豫故事归顺我们。
而大明方面,山海关一旦落入我们手中,北京就根本无险可守,崇祯这时一定会慌不及待往南撤。
南京是中原的陪都,是江南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一旦大明在北京无法立足,崇祯就会考虑到迁都南京。他这时为安全计,极有可能走水路到南京去。在南京成立他们偏安朝迁,以依靠长江之险,与我们平分天下……”
但山河之险,历来不足恃也,以前吴起就曾说过“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溪之阳,庐、峄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这段话说的是打仗不但靠地形,最重要的是靠帝王的善政)
大明退居南京后,军事上已经被李自成消耗殆尽,政治上,皇上和官员又离心离德,我们携胜利之势,攻占东南,那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