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建立商洛根据地(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 建立商洛根据地(一) (第2/3页)

基长叹了一口气,想起上一世和今一世的许多事,上一世,他于穷途末路中走上黑道,从而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这一世,他虽然没能救出袁崇焕,但是,他杀败了号称天下无敌的清兵。他忽仰天大笑,我命由我不由天!老天爷,既然想一定让我做李自成,那李自成的命运,就由我来安排!

    一个月后,李鸿基他们潜行回到商洛山根据地。而刑贞儿也从北京回到了陕西。

    这时已经是三月份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因陕西连年大旱,朝廷又没有效的手段赈灾。所以,陕西暴发了空前的农民大起义。其中,较著名的有高迎祥,王嘉胤、杨六、不沾泥、赵四儿,张献忠,罗汝才等。陕西遍地烽烟。

    朝廷虽行文陕西省,要密切注意李鸿基的下落。但因造反的人太多了,而李鸿基他们隐在大山里,四周都是穷得不能再穷的一些农民。所以朝廷还没发现李鸿基的踪迹。李鸿基为避免暴露目标,以李自成自称。从此,本文主人公就是李自成了。

    商洛山一带大旱,这一春天都没下雨,许多河流干了。几眼破土井的水也极有限,只能勉强够大家吃水。想浇地是别想了。所有绿色的植物全被吃了。四周的村民相继饿死。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私下卖人肉。人肉的价格比猪肉还低。

    剩下的也大多数决定要逃荒出去。

    李自成从商洛山转了一圈回来,这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一条路,不过几十里,就遇到十多个死人。虽然从北京带回许多银两,回来这一段时间也不时给各村发银子,但陕西现在米价已经涨到斗米万钱。再发下去,支撑不了多久,连军饷都不够了。可是不给村民发银两 ,就等于断了他们的活路。看来想要解决这些百姓的问题,还得从根本上想办法。

    李自成把刘宗敏,宋献策等召集来,在一间临时搭成的棚子里。大家一人坐一个小木凳上。围坐一起,大家一起商量大计……

    刘宗敏马上提议,要想救百姓,就得马上攻大一些大城市,因为现在大城市中有许多官宦,杀了这些人,马上就有钱粮了。

    刘宗敏的提议遭到宋献策的强烈反对,宋献策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解释,现在陕西虽叛乱四起,但都没有太大的规模,朝廷的实力还很强,我们现在绝不能打出反明大旗。应该暗积力量,招兵买马,生产枪支。正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宋献策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却没解决四周灾民的问题。不解决四周灾民的问题,就没法建自己的根据地。上一世时,传大的**同志不就说过,我们不光有双腿走路,还得有屁股坐下来休息。

    而想建根据地,必须得让四周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虽然李鸿基到现在也没想当帝王,但是,明朝早晚会发现他的,并且,一定会尽力剿灭他。为自保,他也得先壮大自己。

    他想出个主意,为不引人注意,派人化装成其他农民军,先攻破一些富的地主的山寨,也可以抢一些官宦的庄园。滋补四周的百姓。

    但是,这只能解些燃眉之急,长久之计,还能让大家留下来,把地种上。

    田见秀听说把地种上,他马上建义道:“现在主要是大旱,只要我们帮大家多挖些井,帮大家把地种上,另望除种粮食外,一些边地上种上快的蔬菜。这些要逃荒的百姓就有了希望……”

    田见秀还没说完,何寻踪打断了他: “见秀,现在地旱得冒烟,得挖多少井才能种上地。一桶一桶浇地又得多长时间,水不够用,种子扔地里等于白扔。”

    “对对对,还是攻山寨要紧。“刘宗敏也随声附和。他激动地站起来,看架势,是想找个地方抡两下闲着的胳膊,可找了半天,所有东西都稀松,一打就会塌架子了。他只好使劲打了自己的大腿两下:“这两天,闲得快生锈了。”

    李鸿基看着刘宗敏在地上转来转去,还直抡胳膊,他忽然灵光一闪,他拍掌大笑:“宗敏,你不是闲得慌吗,还,帮我打个东西出来。”

    说完,李自成开始在地上画图。刘宗敏凑了过来。见李鸿自成画的是一个十几米长的铁管子,把一头砸成尖,管子的四许多眼,顶部垫上木方子,还有一物像个长长的装油桶似的,旁边还伸出一个把来。

    刘宗敏绕着这张图左瞧右看半天:“大哥,这是啥东西啊?”

    “洋井。“李自成笑道。

    洋井?这帮人一齐围了过来。

    李鸿基兴冲冲说,只要用大锤子使劲砸着管子上的木方子。把铁管子砸进地里头,直到水层。管子上头就接这个,他一指那个长长的油桶。这叫唧筒,这个,这叫手柄,用水时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