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战广渠门(二) (第2/3页)
到肺子。若不安心静养,怕有生命危险。
可是,眼前的状况,大战随时一触即发,袁崇焕哪有休息的时间。
他帮袁崇焕上了金创药。袁崇焕又从战袍里子撕下一条布。他怕露出伤势来。因此默默帮他缠了许多圈。
换上衣服后,袁崇焕说道:“李大人,你先休息吧,我趁今天天黑,要进城去参见皇上。”
李鸿基忙说道:”督师,你身负重伤,今夜应该好好休息。还是让祖大寿将军替你进城吧。皇上有什么旨意,让他带回来好了。”
袁崇焕摇了摇头。只说两个字:“不妥。”便没再说下去。
李鸿基见袁崇焕心事重重,猜他不仅是怕别人知道他的伤情,更可能是为了率军来京师的事,他必须得向崇祯解释,因此圣旨让他驻通州,他却抗旨前来,难免被人攻击。还有,崇祯本来是想杀自己的,可是,袁崇焕竟根本没下手,他也必须向皇上解释这件事。
李鸿基心里黯然。袁崇焕拍拍李鸿基的肩膀,点了点头说道:“李大人,我此去城中,把大人的功劳向皇上奏陈。皇上必能明白真相。我保证城中不久就能送出弹药来。”
李鸿基觉得袁崇焕此行未必顺利,他有千言万语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只说了两个字:“保重。”
袁崇焕连夜来到城墙下,城上顺下一个竹筐,把袁崇焕拉进了城里。
自袁崇焕走后,李鸿基十分担心,他最担心的还是弹药的事。到底袁崇焕能不能说服崇祯相信自己,崇祯如不相信自己,就算自己把造弹药的办法告诉其他匠人,那弹药也没法大量生产,更没办运到军中。而回陕西取弹药的人最快也得两十天后才能回来。自己要在两十天内就得苦撑了。
直到快天亮时,人报袁崇焕回来了。
祖大寿和孙祖寿一听袁崇焕回来了,都十分高兴,两人悄悄命士兵们作好进城的准备。能进城去,不但避免在外面寒霜之苦,伤者容易养伤,更重要的,可是减少伤亡。众士兵悄悄上了马,只等一声令下,大家拔营而起。
大家忙去大帐去见袁崇焕。一进大帐,正看见袁崇焕正和几个个太监说话。李鸿基见袁崇焕神色疲惫,但精神状态还好,李鸿基看他身上披着一件十分华美的黑色披风,上衬貂皮领子,披风上有一条明黄色盘龙。一看就知是御用之物。
一见这披风,李鸿基暗自松了口气,看来,崇祯现在还极力笼络袁崇焕。
李鸿基正思忖着,忽袁崇焕身后一个老太监高声叫道:“李鸿基接旨。”
李鸿基吓了一跳,让他接旨?
他跪下去的同时,看了袁崇焕一眼,袁崇焕点头微笑。李鸿基松了一口气。看来弹药有着落了。
他正想着,忽听宣旨太监声音柔和甜美,“奉天承运……“这声音根本不是那老太监的声音,这声音……好熟。他抬起头,见一个清秀俊俏的小太监正一边宣旨,一边用两只黑宝石般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她。这眼睛中饱含了太多的爱意。李鸿基吃了一惊,脱口说道:“怎么是你。”
原来,那宣旨的小太监不是别人,正是乐安公主。
李鸿基正惊讶万分地看乐安,忽一个小太监冷冷喝道;“听圣旨眼睛还不老实,低头。”
李鸿基目光转向喝斥他的太监,见这小太监唇红齿白,不是田玉蝶是谁。
她们两个怎么军营来了,这太危险了。
田玉蝶朝他挤了挤眼睛,李鸿基忙低下头。乐安继续念圣旨。
圣旨上对李鸿基大加赞赏,说他忠勇可嘉,率兵勤王,特封一等忠勇伯。不但对李鸿基加官进爵,最后还说到,进谗言陷害李鸿基的两个御史已经被下到天牢。等秋后处斩。
念完圣旨,李鸿基叩头谢恩,心中忽感到朝中真是翻云覆雨。十几天前,自己还是火器营提督,三品大员,两天前,就是造反的强盗了。而现在,又成了一等忠勇伯了。不知再过几天,自己还会变成什么。
“督师,我们什么时候进城啊?“帐外忽传来祖大寿的声音。祖大寿和孙祖寿两个走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