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定计 (第2/3页)
他后方,他怕后方有失,一定搬师回盛师。“
李鸿基点了点头,他确实有这个意思。
宋献策微笑说道:“此计倒是妙计。“
李鸿基一听宋献策也赞倒妙计,心花怒放。
没想到宋献策马上又说道:““围魏救赵之计最初实行的是孙膑,他用此计成功地击败庞涓。此后很多人都用过此计,但成功失败,高下之间则差之千里了。“宋献策微笑道。
李鸿基和刘宗敏对视一眼,刘宗敏已经不耐烦地叫起来:“老宋,别卖关子,快说我们这么做到底行不行。”
宋献策微笑着提出自己的观点“战争之道,在于知已知彼,首先,我们并不知皇太极发兵时间,也不知发兵数目,冒然以三千人远袭辽东,似乎冒险。”
李鸿基不假思索说道;“这个先生不必担心了,他敢肯定他会率重兵攻北京。而且是他亲自带队,就在毛文龙死后不到十多天,他就发兵了。”
宋献策见他说得十分肯定,一付未卜先知的样子,想起李鸿基事先断定毛文龙必定被杀,也许李鸿基真是有什么先知先觉的本事?想到这,他半信半疑地说道:“第二,就算皇太极发重兵攻北京,辽东空虚,但皇上和满朝文武也未必同意你这个计划。。公子试想,若没得到皇太极入关的消息时,单凭你个人猜测,说皇太极入寇中原,提出兵发辽东的计划,满朝文武又有几人能相信,又有几人能赞同?很多人会认为你深入敌人腹地,搞不好会把火枪营全葬送掉。皇上对火枪营冀予很大的希望,我想他多半不会同意你这样做。”
刘宗敏笑道:“整个火枪营我们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到时候把兵一拉出去就能战斗了对不对。“
宋献策好脾气地笑道:“三千人马不是小数,一齐失踪,朝廷岂能不知。就算事发突然,朝廷不知,朝廷在天津卫,旅顺口都有重兵把守,三千人马,调用民用船只至少在也得二百艘左右。如此大的举动,天津卫所一定有警觉,若他们中途拦截,我们怕没与女真交战,先与朝廷的官兵打起来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那就是后勤保障。有句俗话说大军未到,粮草先行。而三千人马的后勤保障,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若朝廷不配合我们,我们粮草如何解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