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 二章 长孙一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 二章 长孙一族 (第2/3页)

留下来的老臣,可谓都是能臣。皇上登基至今已有八年,这期间并未动过太多朝堂上的大臣,那是因为他们还能做事情。只是如今内阁三老,王长龄等都以老迈,虽说老骥伏枥,但皇上不可不早做筹谋啊。”

    李云卿点了点头,这个事情其早就开始筹谋。内阁三老均是太宗一朝的扛鼎之臣,为帝国做了不少的贡献。他们都是三朝的老臣,不再年轻,眼看就要告老还乡了。不过虽说内阁在太宗时期被削弱了大半的权利,但内阁毕竟是内阁。内阁首辅的职位十分重要。李云卿巴巴的将所有三品以上官员的履历看了个遍,始终没能找出一个合适的人来。

    内阁那三个老头子隔三差五的就问自己有没有拟定合适的,接替他们的人选。李云卿每次都说一句话,就是方才青年说的那句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你们三位看起来比朕都要有精神,此时说什么告老还乡之类的话,为时尚早,为时尚早了些啊。”可是这话说了两三年,说来说去总要有个头啊,说多了连他自己都有些心虚了。

    李云卿不由的仔细打量起了面前的男子,其对男子拱了拱手问道:“公子的话倒是颇为有道理,说了那么久还没有请教公子的大号。在下夜无名,公子如何称呼?”

    青年对李云卿拱了拱手,沉声道:“不敢,在下长孙弘道,字子瑞。”

    李云卿闻言却是眉毛一挑,疑惑的问道:“我所知长孙氏族在泰安城,公子为何会出现在这谭家村?”长孙一族乃是世家大族,直到前朝都是身居宰相之位。

    只不过长孙一族的人在本朝并未入朝为官,究其原因说起来也是无奈,泰安城长孙氏对李氏皇朝颇有成见。当初李山河兵不血刃取了泰安城,当时是宰相便是长孙一族的长孙忠远。他在最后关头找到李山河,晓以大义,说君王有过臣子当死谏之类的话。

    李山河是个爱才的人,据说其苦口婆心的劝说了一天一夜,长孙忠远最终却是将李山河大骂了一顿,两人不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