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六十七章 现在还喜欢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六十七章 现在还喜欢吗? (第3/3页)

又表现出了易于轻信和不善博弈的稚嫩。

    摇着头的秦凡从报纸里看到了国内公司改革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景象。

    地方政府拒绝以45亿元的价格将健力宝卖给李静纬的团队,却接受了新加坡人38亿元的开价,而在草签的协议中,号称“华夏国第一饮料品牌”的健力宝商标的评估价值居然为零!

    “健力宝被无情贱卖!”

    “华夏国第一民族品牌旗帜被砍!”

    还有“含泪仰天,不发一语”的李静纬照片被刊登在国内所有的新闻网站和财经媒体上,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此照堪称三十年企业史上最悲情的一张企业家照片。

    可这有卵用!不管怎么悲情!也不管怎么操作!

    秦凡回想起五年后健力宝数度易主,最后花落湾湾统一集团,当年的“华夏国第一饮料企业”那时已沦为二流公司。

    此外还有科龙创办人潘凌以“莫须有”的理由突然“辞职”之后,这家国内家电业最具高科技气质、效益最好的企业从此陷入了神秘的动荡之中。

    产权丑闻在各地此起彼伏地引爆,在当时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值得记取的事实是,在大面积的产权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小企业易改,大企业难改,无名企业易改,知名企业难改,亏损企业易改,盈利企业难改”的景象,于是,一些盈利能力强的知名大企业的产权变革便成了难中之难。

    “可惜了”的显然不止李静纬、潘凌和陶建新。

    由于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和规范,使得几乎所有企业的产权变革都变成了一场巨大的冒险,是与非、合法与非法往往没有清晰的界限,企业家的命运突然变得无比的凶险和莫测起来。

    汽车业的传奇人物仰融赴美不归。曾经豪情万丈的华晨日渐衰落。跟地方政府的直接对抗,造成企业的中衰与自己的出局!

    ......

    翻了翻张玮传真过来的会议纪要,现在不光钢材价格已是一月三价,就连人也疯狂起来。

    受“电荒”带动,原本就已供应紧张的各种原材料更是乘势上涨,水泥、钢铁价格到了“一月三价”的地步。

    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甚至流传着“五个一”的说法:“生产一吨钢只需投资1000万元,一百万吨的产量只需一年建成,一年可达产,一年就可收回投资。”

    这种疯狂的投入产出效率,听来近乎传奇。

    同样的张玮数次来电询问,秦凡看到纪要上“在三年内超过宝钢,五年内追上浦项。”直觉得眼皮乱跳。

    宝钢、浦项分别是华夏国和棒棒国最大的两家钢铁厂,分列全球第五、第三。

    .........................................................................

    秦凡带着谭凯站在虎水镇钢铁公司门口。

    各地的大卡车就在他们眼前排成长龙,司机们一边拿着提货单凑在一起抽烟聊天,一边等候提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