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压 力 (第2/3页)
孩子很大的压力。而压力却来自大学招生的名额,名额太少,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时的大学生还是有点含金量的,毕业后大都还是包分配,单位效益好的还有福利房,工作也好找,不象后世的大学生比城市的农民工还多,工作也是极难找。
此时高考,城市的孩子历年来都没有农村的考生考得好,原因也是有退路,考不上就到各自父母单位上班,这也许是个例,但在皋安城里象这样的很多,不过他们的父母也没想到,几年后,大部分的单位也面临着下岗、破产的问题。就像秦凡的父亲,当初秦爸强烈要求秦颖,学校毕业到他的单位上班。可他万没想到几年后单位是每况日下,曾经的辉煌一步一步走向破败,位于九中附近的仓库原是货物满满,到后来十二间大仓库全部出租给外面,营业部也改成一间一间的门面对外出租,单位的留守人员也就靠着租金度日。计划经济里象是奶娃被政府养着,当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奶娃们要么自己长大起来,要么被饿的奄奄一息。
在考生们拼搏的动力后,也有大部分是想逃离父母的管教,这在后世也大致差不多。
秦凡这段时间学习也够勤奋,每天晚上背书背得凄苦,总是恨恨地想:别人重生,就是屌丝,也能成为学霸中的学霸。自己怎么这么苦啊!
----------------------------------------------
赵雪梅偷眼看着勤奋过头的秦凡,坐立不安地对着汤奕说:“他要考上中美或是中工,我怎么办啊?”
汤奕逗着说:“他是谁?”
“哎呀,他就是他呗,你知道得。”雪梅气道。
“好办,给你一个法子,你到庙里烧柱香,祈愿他考不取,不就得了。”汤奕仍旧逗着说。
“什么馊法子,你乱说些什么。”雪梅失望地说。没过一会儿,又悄悄地问汤奕:“你那法子灵不灵?”
---------------------------------------------
由于车间制作安排妥当,使秦凡没有为那边分心,功课的复习也小有成效,老师们满意,满意的是这位同学管好了自己,再也没有影响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