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sjwx.la
第三章番外话 (第1/3页)
第三章 三十六节 番外话:
至此,为什么要实现私有制和股份制的原因终于出来了!一直以来,封建王朝对外开战,都是国家以财政支出,购买国有企业的军需和物资,百姓从中得益并不大!最多就是个雇工费!而现在李亦奇几乎是一切物资,全是从私有企业购买!什么兵器、役马、军用口粮、建筑物资等等!就连江东马和特种蚕丝、青霉素也都上市了!上市公司如果有大量收入,就有大量分红,李亦奇不想用股市圈钱以此失了民心,他要对外开战,民心最重!只要子民不乱,那么他才敢对外发动战争)!
李亦奇仿效一个在3005年已经消亡的国家,就是被龙国灭掉的霉国,以战争拉动经济的手法,从而使得他的子民不再反对他穷兵犊武!
说实话,要是不以战争拉动经济,那任何一个国家在对外战争中,注定是失败的!得不到好处的子民,会骂执政的政权!会造反的!
战争,是靠物质财富的堆砌和巨额钱财的消耗方能得以为继的,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拼搏和消耗。为了应对战争,运筹得好,可以增长财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失去算计,则会导致穷兵黩武、祸国殃民。
苏联的教训在于把军队建设同国民经济搞成了“两张皮”。一个只管花钱,另一个只管出钱,两者对立。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却没有产生“增殖效应”。
霉国则不同,它鼓励部队花钱,使用最新技术开发最新装备。军事需求促进发展,发展牵动科技进步,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提升。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指导,把“市场运行机制”作为纽带和催化剂,使战争、武器、技术和国民经济互动,构成了美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驱动链,即战争驱动链。
霉国是一个重商主义的国家,甚至把战争也看成是商贸投资。不难看出,只要战争之火烧不到美国本土,只要战争不会造成美军的过大伤亡,“非接触、零伤亡”战争规模越大、消耗越多,也就是战争要素越活跃,对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否则经济则有可能衰退、停滞。
反过来,霉国的经济越发达,公共积累越多,它投向战争机器中的资源就越多,战争驱动链越活跃。
这一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打好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民间富裕了,才能推行的,这也是江东政权为什么坐视中原打生打死,而埋头苦拼国民经济的原因!在初期,实在没钱给军队呵!当时的军队是空有其表,却无力维持大规模出境作战,至于为什么还是要一定规模的军队?很简单,你没军队又这么富,人家会不打你的主意?要把钱投入到地方的基础建设,要给农民贷款,组建股份公司,还要办教育,做医院等等,就只能保持着的军队规模!只有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了,税收增加了,才大规模增加军费。这一个过程,是漫长的二十多年!
而且李亦奇的军队在武器装备发展、订购、物资采办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是公开的运作机制。例如江南的马鞍山钢铁公司,是既生产军队和民间的兵器,又生产百姓的铁锅和建筑的钢筋!
这也是李亦奇巨人般的一百一十一万人的军队得到百姓支持的原因,因为几乎所有的军需,都是向百姓开的公司买的!军队的利益和百姓挂勾,所以百姓支持军队!
如同霉国,即使是最高级的军备大计划,基本上也是运用市场机制来实施。如20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采取招标的方式,同国内企业签订众多的合同,仅1985年下半年签订的有关“星球大战”的合同就有850项。在霉国著名的大公司中,没有专门生产军工产品的,也很少有只生产民用产品的,都是寓军于民,军民兼备。军工生产采取分层承包制,有利于竞争和提高,有利于从军需向高新技术升级、向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提高的转化,并给军工生产的投入带来丰厚的收益。可见,尽管军工大计划的启动有赖于国家的决策和资金投入,但在推动高科技的升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方面,市场机制运用与否,其结果截然不同。
也可以这么说,初期不发动战争,一个原因是李亦奇懒!当经济发展起来后,那些吃饱饭没事做的子民就大吵大闹地道:“皇帝快打仗!我们要发财,我们要外面的土地、资源和人口!”特别是那些贪婪的军工企业的商人!也只有发动战争,他们才能发大财!得到民众支持的战争,才会能够持久!
这一点,并不和儒家的“仁”字相悖,三圣教的“圣经”有云:仁是对本国子民,不属于本国子民者,不适用于“仁”字!
李亦奇也并不怕商人借着公司做生意之名干涉国家事务,他狞笑着对商人们说:“如果哪个人胆敢干涉到国家事务的,那我就要谢谢你!让我有机会可以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