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决心(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六章 决心(下) (第3/3页)

赵国朝堂上的所有大臣,都站了出来,一起对赵王丹道:“臣等附议。”

    赵丹见此,心中感到极为的欣慰,自己也从王座上站起。

    沿着殿阶,缓缓向殿门走去。

    来到殿门前,看着殿外,半响无语。

    过了一会,赵丹转过身来,对众臣大声道:

    “秦王嬴稷,不灭我赵国,是不会甘心的。”

    “长平之战,我赵国遭受大创,户户家中,母哭其子,子哭其父,祖哭其孙,其哭其夫。”

    “沿街满巷,哀痛之声不绝于耳;死者不能收,伤者不能疗。”

    “此乃寡人之失也。”

    赵国众臣闻此,一齐躬身对赵王道:“臣等有罪!”

    赵丹摆了摆右手,制止了众臣的请罪声。

    然后,又对众人缓缓说道:

    “寡人日后,自会,向我赵国的历代先王,请罪!”

    “自会,向我长平之战中,我赵国战死的四十五万将士们的英灵,请罪!”

    “自会,向我赵国的臣民们,请罪!”

    看着殿内的众大臣,赵丹顿了顿,继续对众臣说道:“此番,秦军又来攻打我赵国。”

    “这是不灭我赵国,秦国是誓不罢休呀!”

    说到这里,年轻的君王对赵国众臣大喊道:“既然如此,我赵国唯有死战!”

    众臣听到这里,一起大喊道:“死战!死战!死战!”

    声音传到殿外,殿外的众军士也一起大喊道:“死战!死战!死战!”

    随后,这个声音传到宫外,整个邯郸城都发出了呐喊声:“死战!死战!死战!”

    听到邯郸城内,满城百姓的呐喊声,赵国的众大臣,顿时都泪流满面。

    姬康的舅舅,赵王丹此刻,也已经同众大臣们一样,泪流满面。

    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实力一落千丈。

    第二年,秦国又来攻打赵国。由于赵军主力在长平之战中,丧失怠尽。此时,面对秦军的进犯,根本无力抵抗,也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秦军长驱直入。

    面对秦国大举入侵,赵国能用来抵抗秦军的兵力,捉襟见肘。

    武成王十三年,十月末,在经历了惨烈的攻防战后,赵国的太原郡失守。

    面对此种情况,赵国根据辽地的建议,讨论以后,决定全军转为防守。

    赵军采取了坚壁清野、放弃外围城池,集中各地的守军及粮食,全力保卫都城邯郸的战略。

    在此战略下,赵国军民放弃从边境到沿途,所有不必要坚守的城镇。

    撤退过程中,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全部烧毁,并堵塞沿途所有水井。

    同时,赵国开始紧急大规模,征召平民参军。

    由于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四十五万赵军,造成赵国当时几乎每家都有丧子、丧夫、丧父,这造成赵国举国上下,对秦国充满切齿的仇恨。

    因此全国上下同仇敌忾,誓死保卫赵都邯郸。

    结果在短短数月时间内,赵国就组建起一支四十万人左右的军队,但军队中多为四十岁以上的老者和十八岁以下的弱童。

    赵王任命年过六十的老将廉颇为总指挥,乐乘为副将。

    同时紧急加固,赵国都城邯郸的防御工事,以应对秦国的攻城。

    在军事备战的同时,赵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派出以上卿虞信,平原君赵胜为首的外交使团,游说列国寻求各国对赵国的援助。

    赵国能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是坚守都城了。

    武成王十三年,赵孝成王七年,九月底。

    三十万秦军,兵分两路路开始进攻赵国。

    北线十万秦军,在副将司马梗的带领下,攻打太原郡,牵制北方赵军南下增援邯郸;秦国主力二十万秦军,在主帅王陵的带领下,直攻赵都邯郸西门户——武安。

    十月末,秦王嬴稷应秦军主帅王陵的要求,又向赵国前线增援了十万大军。

    十一月上旬,赵国都城邯郸,外围最后的屏障武安关被秦军攻陷。

    在武安关前线指挥做战的老将廉颇,率部撤回邯郸。

    十一月中旬,秦国三十万大军,在主帅王陵的带领下,来到邯郸城下。

    邯郸保卫战,正式打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