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野尘埃【七】(7) (第2/3页)
较为平坦的坡面。再向后,又有两座突兀而起的巨岩,如同两把巨大的交椅背,安稳地矗立在山顶北缘百米峭壁之上,各有几十米高。每个岩顶上都出人意料地长着三、五棵松树,形成了椅背上两盏十分相像的华盖模样。围绕着山顶方圆数百米的范围,又有因形具名的棋盘石、演武石、穿云洞、一线天、蛟龙门、**阵、龙盘虎踞穴等等。屈指难数,洋洋大观,简直就是个不用人为雕饰的天然胜境了。
唯一遗憾的是,那棵神树桩子因当年朝山拜神的大逆祸事,被杨贤德命人给硬生生地连根刨掉了。虽然在原地依然顽强地生出了几棵树苗,也已有酒盅般粗细,但终究不成气候。只能证明着它的生长之地,曾经竖立过一截让千百人为之倾倒跪拜的神树桩子罢了。那口神泉还在,也是当年被杨贤德命人填堵了。封堵泉眼的几块山石间,依然有清澈的泉水荡漾着,周边结着一层薄薄的冰碴儿。
杏仔的兴奋,愈发感染着振书和茂生。俩人愈发卖力地拉着钟儿东游西逛,谈天说地,胡诌乱扯。俩人肚里道不尽的传说故事和数不尽的旁证景物,又进一步刺激着钟儿大脑中的兴奋点。于是,除了中午在神泉旁,就着泉水吃过午饭后休息了一下外,仨人基本上就没有像样地歇过脚。从山前转悠到山后,又从山东溜达到山西。有些地方的景致,竟是一峰多景,一石多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都有着不同的惊喜再现。仨人也便三番五次地绕着峰岭山岩转悠,虽是劳累异常,却也乐在其中。
按照钟儿的说法,这北山比之那些有名道姓的山川峰岭毫不逊色。有些地方,甚至超出了何止几倍。在游览过程中,他便开始为北山开发一事进行着初期构思设计。
按他的设想,此山应以山顶的自然风光为总框架,以山下的神庙子为缘起,形成山下人文景观与山上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北山景观开发带。把天、地、人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虚中有实、实中又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