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遍野尘埃【六】(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遍野尘埃【六】(2) (第2/3页)

特殊地理位置及长久以来养成的蛮横霸道习气,使北山村人自古心气不聚,形同一盘散沙。长枪短炮,长笛短号,各放各的响儿,各吹各的调儿。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严重缺乏了长远目标规划和严谨的运作协调,使有组织有规律的企业运作机制,变成了盲目混乱的争强斗狠,变成了炫耀自负的登台表演。企业的发展命脉细若游丝,咽气死掉也只是时间长短的事了。三是经验不足。不仅跟省城那家公司的协调谈判力度不足,内部管理也是一无是处漏洞百出。人浮于事,内耗大得惊人。这“三个不足”,直接导致了“天然”厂目前的败局。由这“三个忽视”、“三个不足”带给“天然”厂和北山镇领导班子的,是“三个严重教训”:一是上项目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切忌“急、虚、软”,要“稳、准、狠”。二是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增强驾驭市场掌控全局的能力。三是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做后盾。有些亏是要吃的,算是交了学费买了乖。有些亏则是不敢吃的,学费太昂贵了,付出的代价太惨痛了,必须要追回。

    杨贤德就这么站着,连总结归纳带逐一详细破解,唠唠叨叨地讲说了大半天。说得他嘴丫子上起了白沫儿,两条腿麻木得迈不动步子。

    杜县长一直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对于杨贤德归纳出的一套又一套的经验教训,有些他是认同的。但有些因由,他却不敢苟同,特别是后两个所谓的“不足”和第一个教训。在听杨贤德沉痛而又谨慎地数说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始终浮现出大山深处杏花村那片“天野”厂区,以及木琴的身影。他不能原谅“天然”厂捅出的娄子,更不能原谅北山镇领导班子的严重失职,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反响和严重负面影响。在杨贤德喋喋不休地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