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云涌的日子【六】(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风起云涌的日子【六】(3) (第2/2页)

“天然”厂建在镇子西南方向,地处平川,四通八达。信息捕捉得快,行动上更是迅速快捷。哪地儿的果子要采摘了,哪个主儿的鲜果要出售了,他们都能够第一时间到达。二是“天然”厂占据了人气优势。北山一村人祖辈居住在镇子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张深海里的巨型鱼网,罩在了山外的旮旮旯旯。他们动用了所有能够使上劲儿的亲朋好友关系,再加上强大的宣传攻势,把那些个果园主和收购商们灌得晕头转向。似乎自己手中的果子早已不是鲜果了,而是北山一村硬塞进自家手里的金疙瘩,还沾着外国人的汗腥味儿呐。他们一直在随时调整着鲜果的收购价,总是要比“天野”厂高出整整一毛钱的差价。这让果农和小商小贩们心里乐开了花。此外,北山一村还安排了一批人,专门堵截在一些路口上。见有拉运贩卖鲜果的,只要是自己厂子需用的,就依仗着平日里养就的霸气和狠劲儿,近乎蛮横地截留下来。对此,他们对外称之为“服务上路,信誉进户”。其实,就跟土匪劫路没啥两样。尽管“天然”厂没有现点现地付钱款,但全都打了欠条,盖上了村委会和“天然”厂两颗大红印。他们言之凿凿地允诺说,不会超过一个月,就把钱逐门逐户地送到家门口上。到时,是要外国的钱呐,还是要咱国家的钱,随便你挑啦。愿要啥样的,就给啥样的。这样的鼓动,着实让那些没见过多大世面的人认了真。三是“天然”厂占据了领导力度倾斜的优势。沈玉花不仅争得了镇“两个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扶持,还动用手段争取到镇茶果站几个科技人员的支持。他们几个也在为沈玉花的“天然”厂卖命,依靠着自身权威和指导网络,四处帮着拉拢货源。这是最阴险的招数了。你想,小老百姓们都有个通病,既惧官恨官,又都敬官信官。别人可以坑人蒙人骗人,你政府不会坑蒙拐骗吧。有你政府出面担保,还能短了老百姓的钱嘛。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只要输入9Ζ.-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  [本章结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