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 重返江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2 重返江南 (第3/3页)

的罪名下了诏狱,随后被抄了家,九族流放。抄家那天,万安亲自去了,见婵娟年幼,长得水灵,便临时起意,将她没为宫奴。说起这话也有10年了吧,婵娟就这样在仇人的眼皮底子下忍辱负重的生活。我恍悟,难怪朱祐樘放心把她留在我身边,绝不仅仅是因为貌若芷芙,想来这段典故,他定早已知晓。

    等等,该不会……

    几番追问下,婵娟终于说自己有个姐姐至小被过继给了远亲,留在苏州,她此次回到苏州,便是想寻寻那位姐姐。

    “那,那你可知她被过继后的情况?”我无力的低下头,小声问道。

    婵娟摇摇头,“到京城后,曾有人捎来信儿,说是她们一家病死了,姐姐好像被一间茶楼的女老板收留了,爹爹本想接回姐姐,可,可还没……”

    心“咯噔”一下,缘分,不是妙不可言,而是千丝万缕,纠结百转。萧飞也明白过来,别过头,长叹一口气。

    生离死别,阴阳永隔,其实,比我可怜的人多多了。我不能再自私的抗拒苏州,黯然的轻点下头。

    半个月后,我们抵达了终点杭州。和船家寒喧几句,在婵娟的搀扶下,带着浩浩荡荡的“箱子队”下了船。看着已经热闹起来的内河港口,悄悄在心中感慨,希望他日偷渡也能顺利。毕竟,明朝早已实行了海禁政策。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今使然。没有理由错过远洋贸易这么个赚大钱的机会——举个简单的例子,丝、丝棉、棉布、锦绣、红线、水银、瓷器、古钱、古字画、古书、药材、毡毯、漆器、醋等出口到日本后,价格都相当昂贵的。丝绵匮乏时每百斤银至200两;红线每百斤价银70两;水银的价格10倍于大明,缺少时每百斤银300两;针每根价银7分;川芎每百斤价银60多两……商人运货到日本可获得原本5、6倍的利益。

    “你是,你是张掌柜的吗?”

    迎面走来一个老者,也算慈善,此刻正一脸不可置信的盯着我。我快速在记忆中搜索,未果。哎,路人甲也能认出我来,苏州之行要倍加小心了。

    见我不答腔,老者又上前一步,“老夫华燧,当年蒙掌柜的指点,下定决心,以铜活字取代木活字印书。”

    眨眨眼,好像有这么一回事,可那时是觉得他老头太烦,太磨叽才开口的。

    华燧挥手,招呼来随从,递上一本书,颇为自豪地说:“这是老夫去年,以铜活字印的《宋诸臣奏议》,送与掌柜的,留作纪念吧!”

    “呃,老先生认错人了。”我微笑着声明。

    华燧似乎想到了什么,淡淡一笑,“老夫并非多事之人,即是如此,老夫就此告辞,请,请……”见我挽起发髻,说道:“请夫人切莫介意。夫人有空,还行翻阅此册,为老夫提点一二。”

    “老先生客气了。”我笑着翻开《宋诸臣奏议》,咬文嚼字的内容当然看不太懂,但入目的就是不容恭维的印刷质量。不由撇嘴,就这也敢拿出来送人啊?字排参差不齐,有的只印出一半,墨色也不均匀,错别字还多。

    华燧瞥见我的表情,有点惭愧,“老夫,老夫自知……”

    “老先生,诸多不足因经验浅薄所致,只要坚持不懈,他日必然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本《宋诸臣奏议》是最早的铜活字印本,历史价值极其珍贵。”毕竟在宫里砥砺磨练了三年多,冠冕堂皇的话,我说得何止是漂亮。

    “掌,呃,夫人所言极是,华燧乐受了。”华燧一鞠躬,带着随从上了身后驶往无锡的商船。

    我则心事重重雇了马车,带着众人找间客栈安置下来。这江南一行,波折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