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沉甸甸的过去 (第2/3页)
这部戏很黑色,也很戏谑,希望添加这些作料之后,给沉重故事带来一丝观影过程的轻快,不至于让观众看到太过沉痛。
绝对不是在拍一出黑色喜剧,而是不折不扣的悲情戏,即使那些令人发笑的桥段也仅仅是为了达成叙事效果的服务,没办法,必须顺着观众来。
当步凡看着难民一个个踩上地雷被炸碎,表现的是痛苦挣扎,自己劝过他们不要过来,不要再惦记他的牛,可为时已晚。
对方临死前哭着喊出一句话:我不过想吃口肉啊!
万般的恶在那一瞬间仿佛全部烟消云散,就算罪有应得,但罪不至死。
步凡扮演的牛二,就是一个在战争中挣扎求生的农民,整天蓬头垢面,每天在几乎已经成为废墟的死寂村庄中奔跑呼号,如一头几近疯狂的丧家之犬。
支持他的只有那昙花一现的爱情:老祖、抓阄、定亲、银镯子...
不光是牛二,还刻画出一群战争中无辜的小人物,活的人不像人,狗不像狗,看似荒诞,实则可怜。
想杀牛的...
牛肉没吃到口...
妄自先被炸上了天...
挖鸡眼的郎中悻悻哭着...
都在牛二的梦中支离破碎着,尤其是那个日军,不过是个学生仔,却难逃和国军伤员划分阵营,互殴致死...
对于步凡来说,有场戏特别印象深刻,自己牵着奶牛,来来回回在悬崖边游走的几个桥段,仿佛传递出一股微渺而宏大的气场。
在边缘中寻找恒远的宁静...
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乱世求生的残酷处境...
一种低于尘土的悍劲力透纸背冲撞而出,不卑微,不凡俗,只有一种鸡零狗碎...
不甘与现实为伍,却又一次次陷入沉甸甸的梦。
牛二只是一个缩影,代表着无数战争中垂死挣扎的小人物,手无寸铁的百姓们面对着鬼子、流民、土匪、国军...
他们害怕杀戮,却又小心翼翼的拿起那陌生的枪和使用不熟练的箭,卑微的活着,守护着渺小脆弱的未来。
每经历一次斗争,步凡总是趴到地上昏死过去,之后镜头总是回归一层薄雪,村庄一片洁白,似乎在暗示那些罪恶最终都离开,只要坚持下去,终将获得最后胜利。
今天是最后一场戏,八路终于来了,步凡小跑着下山,拼命拉住一个骑马的,含糊不清的用力道:“牛...你们的牛!”
“老乡,我听不懂你说什么?”
“我说...你们的牛...说是十几天回来...现在都六七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