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六章 孙传庭的求援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九十六章 孙传庭的求援信 (第3/3页)

  历史上孙传庭是在黑水峪和闯贼发生了决战,没想到这一次换到了潼关卫前方的平川地带。

    这一战难说了。

    高迎祥早年是贩马出身,家乡比邻边塞是抗击蒙古鞑子的前线,民风彪悍,精通骑射。

    高迎祥招募了大批活不下去的乡民起事,手里拥有一支人数很多的精锐骑军,这要是在山路崎岖的黑水峪,倒是有可能以少胜多。

    骑军跑到山路里面,还不如步军的作用大,这要是换成了平川地带,精锐骑军完全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估计几波冲锋,就能冲散了孙传庭的编制。

    毕竟,孙传庭要在潼关卫与高迎祥决战,是在城外野战,不是在险固的潼关卫进行固守。

    朱舜猜测到孙传庭是要决战,忍不住笑了:“这场大战好说了,那本书也没白给孙传庭。”

    孙传庭对于战争的眼光高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了,而是放眼整个全局,甚至考虑到了很多名将都顾及不到的政堂。

    远在前线,却也算计了一次东林党。

    求援的公文是他故意送到朝廷里的,故意让东林党知道闯贼的势大,故意让他们举荐曹鼎蛟。

    曹鼎蛟虽然只有几千兵马,能够发挥的作用却是一万辽东边军都难以企及的,因为他的背后站着一群实业家。

    有了这些为国为民的实业家,首先解决了最重要的粮草问题。

    大明的贪腐问题极其严重,军械从京城运到孙传庭的手里,能够剩下三成就谢天谢地了,跟不要说粮草了。

    没有军械还能拖一拖,没有粮草,军士们只要一顿不吃就会士气低糜,甚至发生哗变,还怎么与闯贼打仗。

    总兵参将们只能想办法筹集粮草,以地方乡绅们的一毛不拔,能捐一石粮食就不错了,哪里能指望他们。

    有了实业家,军心问题就稳住了,接下来怎么打都好说。

    孙传庭看中曹鼎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大明军火公司。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