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机的选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机的选址 (第3/3页)

更多的银子。

    一来二去,手工业经济不仅没有因为工业化的冲击,瞬间摧毁。

    还会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老百姓也就成了真正的既得利益者,倘若东林党敢摧毁永定河岸边的蒸汽工厂,估计一定会被顺天府老百姓,愤怒的撕成碎片了。

    有了梳棉机的量产化和廉价化,只是两分银子,工厂主们也能赚来大笔的银子。

    难怪宋应升说了一句镇之以静。

    这样一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得到了推广,本土的手工业经济也得到了保护,甚至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还避免的革命流血。

    三赢局面。

    周员外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恍然大悟道:“难怪当初宋老爷子要把顺天大幅布的价格,定价为一两五分银子一匹,朱先生死活不同意。”

    “原来是因为这个,真的是要降到一两五分银子一匹,咱们确实还能赚钱。”

    “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就算是发明了梳棉机,老百姓还是赚不到钱。”

    工厂主们在宋应升的叙述下,已经想清楚了里面的关节,朱舜就不用再浪费口舌继续说了。

    只是关于梳棉机的蒸汽工厂问题,还有一些细节要敲定。

    朱舜喝了一口钧窑翠色茶杯里的茶水,开始交代一些细节,主要是蒸汽工厂的选址。

    因为没有完善的交通道路系统,永定河岸边的蒸汽工厂,最多辐射方圆三十里以内的乡里村子。

    再向外的话,单单依靠两条腿走路,老百姓花费走路的时间,一来一回就要五六炷香,来不及上工了。

    走的多了,还涉及到要多吃粮食,多买草鞋,更加不划算了。

    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给工人们建造临时住宅,但住在一起的人数一旦多了,公共卫生就是个大难题。

    在水泥还没发明以前,这个计划职能搁浅了。

    所以现在只能把梳棉机蒸汽工厂的选址,像面粉蒸汽工厂那样分散在各个县了。

    朱舜等人一直到黄昏时分,还是没有商讨好,这其中涉及分配、河流、棉花地等等很多实际问题。

    没个三五天,商量不出来一个结果了。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