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议渠工捉襟见肘 (第2/3页)
展和完善。
要拉动经济发展无非是内需、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
内需,不是一蹴而就的,老百姓手里没钱,想拉也拉不动,耿小凡任命了“市官令”,从扩建郡内市场开始着手。
投资,他的“财政”还有些捉襟见肘,只能先修好渠,再考虑其他。
唯有“出口”好办一些,而且,他出产的煤、铁、琉璃等“工业品”和羊、马等畜产品销路还不错。
虽然有些艰难,但局面还是一步步打开了。
白水渠的施工进度没有预期的快,耿小凡有些着急,亲自视察工地。
他发现,民夫的进度要好于都尉府。主要原因是北方多山地,南边多平地,民夫所修的路段施工条件较好。而且,民夫们的待遇也优于都尉府。耿贶调离前,总是想方设法给施工的士兵们改善伙食,他一走士兵们的待遇明显下降,积极性也跟着下降。
“说实话,我真舍不得让耿将军走,可他升迁,我也没办法阻拦。不如我上个表,您把他再调回来?”陈勋陪着耿小凡,小心地建议一句。
“调他走是朝廷的意思,我不好干涉。从大局考虑,他去西部都尉能发挥更大作用。你没看,这里出力流汗的都是你的兵?但愿他能尽快让西部都尉也动起来,那就是大功一件。”耿小凡沉吟着。
“现在确实困难挺多,但也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干活儿。你再想想办法,必须确保修渠的将士能吃饱。我看能不能挪借些钱粮,多少给将士们一些补贴。”
“挪借?您去哪儿挪借?”陈勋有些吃惊耿小凡的想法。
“广阳、涿郡。”
“啊!”陈勋还没吭声,身边的主簿失声叫了起来。“大人,不妥啊!一是没有先例,二是,二是......”
“二是我的面子,对不对?”耿小凡其实早先也想过,如果自己财政紧张,是不是该跟周边的郡国走动走动,拉拉关系。
“呵呵!能不能借来还不好说呢,不过,本官不在乎什么脸面问题。为了上谷老百姓的福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